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意义
(一)戏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门浓缩的艺术,这就要求它在时间和空间的处理上要受到严格的限制。由于戏剧演出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现实生活是无限的,任何故事不可能把一个与现实生活等长的时空原原本本的呈现在舞台上,戏剧作品都是对人物的某一段生活的摹仿,它只能截取生活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一片段,而无法表现完整的生活。剧作家必须要将众多的事件以及叙事时间进行重组和压缩,使剧情浓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有限的时空内完成时间上的跨越以及空间的转换,并完成一系列的戏剧冲突。剧作家在构思剧作时,往往试图在舞台上再现这一连续的时空,从而达到某种程度上的真实感。
(二)由于剧中关键人物和关键的事件已经被放置到了大幕拉开之前,交待前史成为观众了解过去,理解剧情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观众审美过程中所关注的一个焦点。这里的前史也就是所谓的“戏中戏”中的第一个“戏”。前史对剧情的影响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前史是指一出戏里所表现的舞台事件开始之前就已经发生的事件,在时态上属于“过去完成时”,是人物行动发展的依据。我们可以从剧中人物的台词推断出人物过去所经历的事件。其次,前史是演出时间内剧中主要人物性格刻画的参照物。在生活中,人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性格不同,正是由于人物成长所经历的“过去”不同;而戏剧故事中人物性格的不同,也同样是因为剧中人物的“过去”不同,也就是前史不同而造成的。如果剧情孤立于人物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则不能成为前史。我们在分析人物性格时,不能只看到人物“此刻”的性格特征,而应该参照“过去”人物的性格特征等。最后,前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现在进行时”的故事发展、与剧中主人公未来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前史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带来了戏剧结构的变化,但它们都有以下目标:一是为了使有限时间内呈现的故事具有逻辑上的连续性,让观众理解剧情;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无法呈现的“过去”与正在演出的剧情巧妙的结合,通过悬念、发现、突转这些戏剧手法,强化戏剧冲突,增加戏剧张力。前史是结构中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的交待前史的类型都是为了推动戏剧情节,丰富剧情,强化戏剧冲突,使剧作产生新的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的目标
(一)研究戏中戏结构的概念与意义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一)运用文献法。研究近几年来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相关论文、书籍、报刊等资料,进行学习、研究,进一步归纳总结。 查阅和搜集国内外戏剧与影视表演艺术的有关文献资料,通过文摘、专业教程、讲座、索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以及采用互联网搜索等方法,系统的了解本课题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4. 研究创新点
(一)一般电影中的戏中戏只有一个前史和一个现在时,但是本文关于电影《阮玲玉》的戏中戏的研究是“戏中戏中戏”,也就是有两个前史和一个现在时。一个前史是阮玲玉在现实生活中与张达民、蔡楚生和唐季珊感情纠葛,另一个前史是阮玲玉在电影演出中的角色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时是电影《阮玲玉》剧组在拍摄这部电影的细节、步骤和采访等。
(二)在本文的研究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现阶段的理论体系。结合作品《阮玲玉》的
细节的研究该作品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相近之处以及不同之处并做出归纳总结,为未来的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提供一定的启发。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本课题将在2018年10月——2019年5月进行,预期研究进展如下:
(一)2018年10月1日-10月15日:收集分析整理有关资料;
(二)2018年10月16日-10月30日:确定研究思路,确定论文写作框架;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