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课题的意义
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可药食两用,主要用于治疗头痛、感冒、发烧、咽喉肿痛、过敏性皮炎等疾病[1,2]。荆芥挥发油是发挥其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单萜类物质,包括胡薄荷酮、d-柠檬烯和薄荷酮[1]。
土壤盐碱化是全球农作物减产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影响世界上近20%的耕地和50%的灌溉用地[3,4]。我国大约有3460万平方公里土地属于盐碱地,药用植物也正受到土壤盐渍化的威胁[5]。众所周知,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能预防和治疗人类疾病[6],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与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有关[7]。在众多次生代谢产物中,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多酚类化合物在唇形科植物中含量尤为丰富[8],盐胁迫等其它环境胁迫往往会刺激多酚类物质的合成和积累[9],同时对唇形科植物而言,腺毛是合成、分泌和积累次生代谢产物的场所[10]。因此,本研究采用盆栽砂培实验,探究盐胁迫对苗期荆芥抗氧化能力、腺毛密度及其分泌物的影响,为药用植物荆芥的后期研究提供参考。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的目标
1.1 探究盐胁迫对苗期荆芥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2 探究盐胁迫对苗期荆芥腺毛的影响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项目研究方法
1.1 探究盐胁迫对苗期荆芥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1.1 盐胁迫处理对苗期荆芥叶片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4. 研究创新点
腺毛是植物表皮细胞衍生的特殊结构,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具有包括机械防御和次生代谢产物分泌的生化防御在内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对唇形科植物而言,表皮结构的腺毛是合成、分泌和积累挥发油的场所,并且其次生代谢产物含有丰富的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多酚类化合物。在盐度和其它生物/非生物胁迫下,它们的合成和积累普遍被激活,而对于荆芥尚没有此类研究。
由于腺毛在植物表面的位置及其合成的代谢产物具有亲脂性,可以通过简单的有机溶剂洗涤回收腺毛渗出物,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为我们研究腺毛的代谢产物提供了可能,这使我们可以分析盐胁迫对腺毛密度以及挥发油组成成分的影响。本研究将加深我们对中药荆芥因盐胁迫所引起的次生代谢变化的认识。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本研究预期在12个月内完成:2018年3月——2019年4月
2018年3月——2018年5月:日光温室培养荆芥至苗期,选取长势一致的幼苗,定植盆内。
2018年5月——2018年6月:盐胁迫处理后采样保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