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PeTIR基因功能初步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2:43:51
全文总字数:1261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杨树是世界上栽培量较大,木材产量较高的树种,是防护林、用材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由于其速生、成材快、轮伐期短等特点,杨树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用材林树种。同时,杨树也是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物种。通过对NL-895杨中的PeTIR基因的研究,构建表达载体,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杨树生长发育及激素信号转导过程,弥补AFB家族基因在木本植物中研究的空缺,并为杨树的遗传改良、选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
国内研究者对棉花、水稻、拟南芥、龙眼、黄瓜、苹果等植物中的f-box基因、tir基因的启动子和编码基因等进行了分离、克隆、生物信息学的相关分析,对f-box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李惠华等人于2012年发表的《龙眼tir1和abp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一文中,提到了烟草、葡萄、杨树、玉米、火炬松、蓖麻、拟南芥等多种农作物、造林树种、研究植物的tir基因之间的相似度。
2006年,秘彩莉等人研究了f-box蛋白质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并发表观点:f-box蛋白质介导的泛素化蛋白质降解途径可能是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机制。2007年,郑会全等人从杨树中分离了一种tir基因的启动子并进行了分析,这也是tir基因的相关研究中较少见的以木本植物杨树为材料的研究;同年,郑宁等人得到了拟南芥tirl一askl与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复合物的晶体结构。2008年,黄志刚等人运用blast检索和est序列拼接、基因组预测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超级杂交水稻母本中克隆得到了一条水稻tirl类似基因的cdna,并对该序列所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分析。2011年,皮冬梅、刘悦萍对tir1和abp1蛋白的结构、性质、作用机理、调控机理等进行了研究。2014年,罗茂等人就f-box基因移植入玉米纹枯病菌后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国外: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实验以从nl-895杨(p.deltoidsp.euramericanaclnl-895)克隆的杨树afb基因家族成员petir基因为研究对象,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并进行杨树叶片和拟南芥的遗传转化,对该基因功能进行初步分析。
研究计划:
构建ti质粒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侵染剪碎的杨树叶片,设置对照组,对受侵染的叶片和对照组叶片进行与农杆菌的共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进行农杆菌的洗脱,放入培养皿进行脱菌培养,定期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发育情况,记录。
4. 研究创新点
在木本植物中关于AFB基因家族的研究非常少,本文以杨树AFB基因家族成员-PeTIR基因为研究对象,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杨树生长发育及激素信号转导过程,弥补木本植物中AFB家族基因研究的空缺,并为杨树的遗传改良、选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