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鹅掌楸LhMKK6基因的拟南芥植株表型观察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2:43:44
全文总字数:881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植物通过调节胞内代谢形成了精细复杂的信号转导机制来适应多变的环境,将外界信号转换为胞内反应是通过一种典型的机制,即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级联途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途径是真核生物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高度保守的信号组分,并由三种逐级磷酸化的蛋白激酶组成:即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mapkkk/mekk)、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apkk/mek)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mpk)。
mapkk: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他是信号传到中的重要成员,执行整合上游信号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重要功能。可以激活mapk。mapkk是信号转导中重要的激酶。ras受体→raf(mapkkk)→mapkk→mapk。
本实验研究:在t1并尽可能在t2代进行表型分析,研究mapk的过表达对植株生长发育有无影响,并重点研究能否提高拟南芥的抗逆性能。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的专家对多种植物MAPKK基因进行研究分析,如拟南芥AtMKK1结构特征和信号转导功能研究,MAPKK抑制剂对低温胁迫下油菜幼苗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高粱MAPKK基因与盐胁迫关系的研究,受乙烯诱导表达的蜻蜓凤梨MAPKK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玉米大斑病菌MAPK超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途径模型建立,油菜BnMKK4全长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拟南芥AtMPK6的信号转导功能和参与发育调控的研究进展,MAPkinasesignallingcascadeinArabidopsisinnateimmunity等。
迄今为止,拟南芥AtMPK3、AtMPK4和At-MPK6是研究最多的MAPKs。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方案制定:要求以已构建的35s:mapkk6表达载体遗传转化拟南芥,通过抗生素筛选获得阳性植株,在t1并尽可能在t2代进行表型分析,研究mapk的过表达对植株生长发育有无影响,并重点研究能否提高拟南芥的抗逆性能。
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要求每天认真撰写实验记录,认真记录转基因植株的表型特征,定期拍照,记录萌发时间、叶片数量及表型、生殖生长周期、花的结构和数量、育性、种子数量及萌发比利,并拍照。在逆境胁迫处理中,要求设置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设实验重复,用盐等进行胁迫处理,观察耐盐性变化,叶片和植株的萎蔫情况,光合作用的变化,重要生理指标的变化,要求对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分析:对采集和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得到杂交鹅掌楸mapkk6基因基本信息。
4. 研究创新点
本论文将已构建的35S:MAPKK6表达载体遗传转化拟南芥,通过抗生素筛选和DNA检测获得阳性植株,对T2代进行表型分析,并对筛选的植株进行逆境分析。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