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找开题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湖泊基底改良后水生植物生长对沉积物酶活性的影响开题报告

 2021-08-08 02:43:39  

全文总字数:60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源污染负荷输入不断增加,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及青藏高原湖群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水体富营养化。湖泊迎风滨岸区,由于湖湾风浪的放大作用,常常在夏天会聚集大量的藻类,造成藻体堆积,诸如太湖北部湖湾常常成为藻华爆发的密集区域。此外,风浪作用和水流冲刷作用常常会引起湖岸带的侵蚀,造成滨岸区水土流失,这种变化使区内原有的植被适生生境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而新的植被生态系统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因此,针对湖岸带和湖湾区的典型生态环境,要遏制或治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和藻华问题,对于迎风湖湾区与滨岸区的植生型的底质生境的重建与恢复不容小觑。

沉积物理化特性对水生高等植物生长有重大影响,除了具有固持作用外,还未沉水植物提供n、p等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不同营养水平和物理特性的沉积物,势必会影响到水生高等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同时,沉水植物也会通过降低风浪和底泥再悬浮以及吸收营养盐、抑制藻类生长,植物体光合作用能有效改善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以及根系分泌代谢产物等过程都会影响到沉积物c、n、p以及其他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别是沉积物微生物酶活性的变化。

土壤酶是土壤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它主要来自于微生物细胞和动植物残体,对碳、氮、硫、磷等各类元素的物质循环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有重要的影响。jones的研究证明英国十六个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力与富营养化程度呈正相关。通过底质改良,而后重建与恢复水生植被已然成为湖泊水环境问题治理的重要生态手段。近年来,利用芦苇较大的生物量和较大的氮磷吸收量来治理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研究较为广泛,得到了收割芦苇地上部分可以将氮磷等营养元素去除,同时土壤酶活性常被认为是表征湿地净化功能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水解作用是有机质降解过程的限速步骤,所以胞外酶在生态系统的物质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反映了植被覆盖状况、土壤肥力状况等,可以成为演替变化的指示因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研究状况:

具体见文献综述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研究5种客土厚度的环境效应,在水生植被生长后,在沉积物-植物两相介质中,弄清土壤多酚氧化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荧光素二乙酸酯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2.弄清湖泊滨岸基质经过植生性客土改良后,不同层次沉积物土壤多酚氧化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荧光素二乙酸酯酶活性的剖面特征。

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15.1~2015.2):研读各类文献,了解并熟悉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第二阶段(2015.3~2015.5):采样分析,进行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等

第三阶段(2015.5~2015.6):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4. 研究创新点

1.研究基质植生性改良后沉积物多酚氧化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荧光素二乙酸酯酶活性在芦苇整个生长季过程中的变化特征,,酶种类研究比较全面,并且研究时间为期较长。

2.研究基质植生性改良后沉积物不同层次酶活性的剖面变化规律。

3.结合沉积物碳、氮和磷的污染特征,进一步分析酶的时空变化与c、n和p的相关性,能较好地弄清水生生态系统中c、n和p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生物酶学驱动的贡献份额。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