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主流媒体对“香港占中”事件的报道框架研究——以BBC为例开题报告
2021-08-08 02:42:36
全文总字数:69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香港占中事件是由香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健民及基督教牧师朱耀明,于2014年9月28日起在香港发动的一场为争取真普选的政治运动,即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英文:occupy central with love and peace,缩写oclp)。
本运动以公民抗命为手段,采取占领香港金融区中环等交通要道的方式,争取所谓的符合《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国际标准,以此在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普选方面,实践选举权、被选举权和提名权公平和公正。
香港占中运动开展期间,外媒对此事件进行跟踪报道。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①对框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的研究。早在1955年,贝特森就提出框架概念,1974年戈夫曼把它引入到文化社会学,后进入大众传播学领域,成为定性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范式。坦克德认为,框架是新闻的中心思想;之后的研究者,对于新闻媒体的框架研究,基本上是源自戈夫曼的思想;②对英国主流媒体涉华事件报道框架分析研究。以张咏华、殷玉倩为代表,通过分析英国卫报2005年关于中国的报道,探讨英国主流媒体通过选择新闻事实形成媒介议题,使某些事实从无数客观事实中凸现出来,从而对社会现实进行建构;③对驻华外国记者的报道理念与模式的研究。以瞿旭晟、张志安为代表,他们认为西方主流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学界与公众的视野,它们的新闻理念、报道立场、关注议题与生产模式,时常引发争议和受到批判;④对美国报纸媒介涉华报道的研究。以邵静等为代表,他们研究了美国报纸媒介涉华报道的现状和特点,分析比较国内外此类研究,在选题、方法和结论方面的异同和侧重点,并对研究文本内容的优劣和创新性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甄别。具体参见本文文献综述。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一、香港占中事件的原委及背景分析;二、BBC针对香港占中事件进行的报道框架分析;三、BBC针对香港占中事件报道的内在原因探究;四、BBC香港占中事件报道的结论与讨论。研究计划: 2014年11月12月:文献资料收集、分析,撰写论文提纲;2015年1月3月:进行相关报道分析,完成毕业论文初稿;2015年4月5月:论文最终定稿和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研究特色:本课题以框架理论为基础,研究BBC对香港占中事件的报道,而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力图揭示背后的复杂微妙关系,具有一定的特色;在资料收集上,使用了大量的英文媒体报道,与其他研究相比,具有明显的特色。研究创新:香港占中事件作为近期发生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政治运动,具有相当的敏感性,国内也少有这方面的研究。揭示外媒的报道框架及其逻辑,不仅有学术意义,也有现实意义,因而具有创新价值。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