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找开题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基于LID 的海绵城市设计——以戴南老镇区为例开题报告

 2021-08-08 02:41:56  

全文总字数:2084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内容:

戴南镇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域东南部,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老镇区东至团结河,南至戴泽河,西至兴姜河,北至茅山河,总面积约81.61公顷,地处镇区的核心地段,是戴南镇的起源地。

市域经济重镇戴南是名闻遐迩的中国不锈钢名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拥有众多建筑文化遗产,除一部分集中在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分散于众多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之中。开展名镇(名村)的命名和保护,就是为了更大范围内去保护先人为我们留下的这批宝贵遗产,以促进我国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国外很早就注重对包含遗产建筑丰富的众多历史村镇进行保护,如1964年通过的《威尼斯宪章》,就明确指出文物古迹"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在上个世纪70到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先后通过的《关于保护历史小城镇的决议》、《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等等一批重要的历史文献,都对历史小城镇、古村落的保护提出了相关规定和措施。世界上所有文明古国都对历史的古镇和古村进行成片的保护,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民族的荣耀,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只有严格保护,才能使自己的民族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自己的文化走向世界。有着8000年文明发展史,世界人口第一的中华民族更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历史古镇、古村和其他历史文化遗产。

1.2历史文化村镇已成为我国遗产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我国于1985年成为缔约国,并逐步建立了以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鉴于历史文化遗产在历史村镇中的大量客观存在,在借鉴国际上有关遗产保护的经验基础上,我国政府也开始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纳入遗产保护范围中。198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时,就已经提出要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随后,不少省份陆续开展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命名工作,此次命名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正是在各自所在省、直辖市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基础上推荐出来的。2000年,在我国政府的积极申报下,安徽省西递、宏村两个古村落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2年新出台的《文物保护法》中又明确提出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并以法的形式确认了名镇(名村)在我国遗产保护体系中的地位。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强制力来保护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都是依靠乡规民约、依靠宗教、依靠当地一批文人志士的聪明才智来保护,没有建立国家的

强制保护。这在市场机制作用力日益强大的今天是远远不够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加强现状调查及周边范围研究

对老镇区的现状调查和基础资料的收集是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规划将着重调查现状用地性质、房屋建设质量、道路交通状况、绿化建设情况、文物保存状况、河道水文条件以及居民民意调查等内容。同时,为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规划还将与老镇区发展相关的用地列入研究范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实地调研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现状分析与历史时段结合,图文并茂全面调查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