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找开题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IFLA国际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C开题报告

 2021-08-08 02:41:51  

全文总字数:724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IFLA的工作目标是:促进Landsape Architects专业和学科及其与之相关的整个世界的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国际交流,了解全球景观设计学专业大学生的设计水平,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景观设计教育。

对于我们参加竞赛的学生来说,参加IFLA景观竞赛不但可以得到一个超越平常水平的机会,得到与别人交流和竞争的机会,交流跳出班级专业至年纪的圈子,向更多的人学习,更为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资本,促进我们学习更多的设计方法、思路、表现方法,拓展眼界。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 IFLA竞赛历年视角与热点分析

IFLA竞赛自2009年以来主题与一等奖获奖作品分别为:

年份

主题

一等奖

2009

绿色基础设施:高效能景观

《绿色的避风港》

2010

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

《黄河边即将消失的活遗址碛口古镇

的保护与和谐再生》

2011

善待土地:人与土地和谐共存(亚太地区)

《皈依大地更美好的生活:一座古老窑洞村庄的更新与改造》

2012

风景园林让生活更美好(亚太)

《漂浮的城市,漂浮的模块》

2013

救赎的景观设计

《蓝色的祈祷以水系统恢复为中心的古尔巴哈战后规划模式》

2014

思考并行动地球、家园、景观

《祁迹玉华煤矿生态景观修复策略》

IFLA历年竞赛的视角(即竞赛的主题)与一等奖获奖作品内容与视角对于研究IFLA竞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常常代表着竞赛关注的热点问题与设计视角选择的风向标。

纵观IFLA近几年(2009年2014年)的题目,可以发现组委会给定主题上的变化是从具象到抽象的,从小的切入点如2009年的绿色基础设施到2010年的遗产保护更新再到2011年的人地关系逐渐变化为更加宏观的视角,给予了参赛者更加广阔的选择范围与思考空间。

另一方面,参赛者在主题的指导下,需要分解角度,将主题分解细化成多个层次与相应的多个分支角度并进行分枝角度筛选,将宏观角度最终落实到小切入点进行紧扣主题的设计。

2007年IFLA国际风景园林学生设计竞赛的主题是让地球重归伊甸园。获奖小组的设计思路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第一是对.伊甸的理解;第二是对重归的阐释。伊甸园是人类世代不忘的永恒精神故乡。面对现代社会人类居住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向往美好幸福的伊甸园几乎成为人性深处的本能反应。然而回归伊甸并不是要重回蛮荒的梦境,而是在现有生活环境的基础上走向更加生态的自然环境、更加便利的居住生活、更加和美的社会关系,重归也不仅是实现一个理想的结果,而是一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的永续之旅。有了这样的理解之后,对这个题目的关注改善居住环境和展现变迁过程这2个方面了

2.同类型竞赛历年视角与热点分析

同样作为典型且具有较相当程度影响力的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将ASLA设计竞赛与IFLA设计竞赛进行对比,可以更清晰的发掘出行业关注热点与视角的变化。

这里我们选择与IFLA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内容具有可比性的综合设计类(General Design)与住区设计类(Residential Design)进行讨论。

ASLA学生奖自2005年至2013年获综合设计类(General Design)与住区设计类 (Residential Design)的作品数量统计如下表:

年份

设计类别

综合设计类(General Design)

住区设计类 (Residential Design)

2005

4

0

2006

7

3

2007

6

2

2008

8

0

2009

4

1

2010

12

14

2011

8

8

2012

12

8

2013

9

7

从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分向后,ASLA竞赛的综合设计类与住区设计类作品的获奖比例逐渐由原来的多比一变化为近似等比,说明业界关注的视角也逐渐转向并重视人们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空间。

总结ASLA学生奖从2005年至2009年5年间所有作品所涉及的话题类型,大多数围绕着以下几个热点:河道治理、城市发展、生态治理、废弃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从中也可以反映出当下风景园林设计的热点以及社会关注的问题。下表是各热点话题在5年竞赛作品中出现的次数。

年份

热点

生态治理

城市发展

河道治理

废弃地改造

基础设施建设

2005

4

7

1

0

4

2006

7

9

8

1

4

2007

6

10

3

0

6

2008

5

7

4

2

1

2009

7

4

3

3

4

从这张表可以看出2005年至2009年的热点集中在生态治理,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废弃地发展热度也逐渐上升,关注热点整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3.运用新设计手法的情况与趋势

古根海姆美术馆设计投标竞赛一直是设计界关注的热点赛事,从某种程度上其参赛,中标作品的设计手法使用也一直是业界参考的风向标。近年来纵观全球,以参数化设计等为代表的新设计手法与手段蔚然成风,由于其规模及影响力,2014年的赫尔辛基古根海姆博物馆国际投标竞赛在这些手法使用情况的分析上无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里我们以参数化设计手法为研究对象研究在这次赫尔辛基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投标竞赛中的使用情况。

在Federico Reyneri对这次参加竞标的1714份有效作品的分析中,明显是用参数化手法的占2%,可能使用的占8%,无明显痕迹的占90%。

根据他们的理论,参数化设计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有时也可结合起来。它们分别是基于物体的几何构成(objectbased geometry population)和使用参数化生成几何体(parameter-generatedgeometry,即俗称找形)。前者更容易,因为它从给定的造型起始,在形体的表面使用软件生成需要的图案。他们把它称为参数化图案。后一种使用边界条件和参数生成形体,这更难学习和控制,但它更为强力。造型会与设计概念结合紧密。称之为:参数化形体。

在他们评选出很好的30份方案中,有8份是明显使用了参数化手法的,约占26.7%;好的437份方案中明显使用的为20份,约占4.58%,可能使用的为56,约占12.81%;差的559份方案中明显使用的为7份,约占1.25%,可能使用的为56,约占10.81%;

很差的680份方案中明显使用的为2份,约占0.29%,可能使用的为27,约占3.97%。由此可以看出,在越好的设计里,参数化手法的使用比例越大。

在所有可能以及明显使用参数化的方案中,大约65%的使用了参数化生成形体,深度借助参数化制造形体。它们中的大多数也使用了表面图案。因此看上去大多数团队都用了最有趣的方式利用参数化方法。

在参数化设计复杂性与方案质量的分析中,做所有明显或可能使用参数化手法的方案中,被评为很好的等级的方案中有18%只使用了参数化图案,9%只使用了参数化形体,73%二者兼有;被评为好的等级的方案中有33%只使用了参数化图案,21%只使用了参数化形体,46%二者兼有;被评为差的等级的方案中有33%只使用了参数化图案22%只使用了参数化形体,44%二者兼有;被评为很差的等级的方案中有52%只使用了参数化图案,28%只使用了参数化形体,21%二者兼有。

可以发现,越好的项目,使用参数化设计的程度越深。方案质量越高,利用参数化技术的方式就越有趣。但这也说明参数化设计在很好的方案中使用非常准确,对方案形象有着决定性作用,在很差的方案中就不是了。

研究表明,当参数化软件被用在很好的项目中,有更好的结果,显示了更有趣的形体和更高质量的表现。另一方面,在较差的方案中,就算使用了参数化软件,也毫无意义和效果。

这也进一步说明,以参数化设计为代表的新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只有进行有意义的使用才能发挥出其最大作用。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研究内容: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国际设计竞赛向来以鼓励、激发设计者创造性思维为其宗旨,在设计中独特的设计方式或设计角度是十分重要的。

这种独特性可能并不成熟,甚至不现实,不可行,但是它喻示出未来解决难题的某种方向,某种可能。

这就要求我们在后续的设计中秉持改善人与自然环境共生的设计理念,用创新、发散的思维解决问题,创造景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