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宪章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开题报告
2021-08-08 02:41:49
全文总字数:1028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被定义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按空间面积计算的支持一个特定地区的经济和人口的物质、能源消费和废弃物处理所需求的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本的数量。
生态足迹理论,现在被用作一种综合性的环境指标纳入到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
通过之前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南京的自然资源已不能承载居民消费, 而且对外来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大, 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迫在眉睫。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生态足迹模型已经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广泛关注,尤其近年来,围绕生态足迹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为很多国际生态经济学家共同努力改进的热点领域之一。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通过对南京近年生态足迹进行统计,计算,从而对南京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系列的建议方案。
1南京近年生态足迹的变化(1)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生态赤字上涨(2)南京的自然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的消费 (3)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受到阻碍2对于生态足迹上涨,城市规划所遇到的挑战(1)、南京的生态承载能力正在逐步下降( 2)、传统的消费结构依旧占主导地位(3)、可持续发展遭遇停滞时期3对策(1)、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2)、寻找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的平衡点(3)、改善人们的消费观念,营造一个可持续的社会氛围1.2014年12月5日12月15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1.2014年12月16日1月15日 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3.2015年4月1日5月30日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4.2015年6月1日6月15日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5.2015年6月15日6月25日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在对全球和中国的生态足迹进行调查后,对南京近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评估以及展望。
同时,通过对于生态足迹的研究,对南京可持续的城市规划进行一些调整和修改。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