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目标的城市公共资源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以南京方山地质公园、白鹭洲公园、大钟亭公园为例开题报告
2021-08-08 02:41:32
全文总字数:2385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新型城镇化的最终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新的时代亦呼唤人性的回归。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公众利益受到漠视,城市公共资源往往被严重侵占。公园属于公共空间和公共资源,但是,公园中高档会所的出现,不仅损害了公众使用公共空间的权益,而且侵蚀了城市公共资源。本文通过对南京方山地质公园、白鹭洲公园、大钟亭公园中公共资源被少部分群体占用问题的现状调查,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严重危害,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缓和矛盾冲突,维护公众利益,推动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对城市公园中公共资源的研究
国外对于城市公园中公共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其漫长的研究历程中,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改善与创新,已经取得了重大发展,并为其他国家在城市公园建设方面提供了范例。2001年,克莱尔库拍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在其著作《人性场所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对邻里公园、小型公园和袖珍公园的人性化发展提出了设计原则及相关建议,并着重突出了公园中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充分强调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把对人性的关爱作为衡量的标准,无疑使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健康发展得到了有效的保证。2003年,彼得罗在《公共领域的本质与表象》一文中主张城市公共领域的规划与开发中应具有明显的日常倾向性,以满足人的使用需求为基点,提高公众生活的丰富程度和舒适程度,从而保障公众利益。2006年,唐纳德墨菲美在其撰写的《美国国家公园资源保护和管理》中明确指出当前人们对公园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呼吁全社会保护城市公园资源,坚决反对唯经济效益是论而阻碍公园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方式。
我国对城市公园中公共资源的研究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本文对南京方山地质公园、白鹭洲公园、大钟亭公园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踏勘、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其被侵占的现状,找出问题的症结,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其今后的建设提出优化建议。
文章的主要结构为:
4. 研究创新点
理论和实例分析相结合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