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 MHz RFID读写器天线的设计与仿真开题报告
2021-08-08 02:40:35
全文总字数:93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近年来兴起并逐步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无线电射频信号进行非接触的双向通信,达到识别电子标签和读写数据的目的。它具有高效、快速、可靠、非接触和可以工作于恶劣环境等特点,它与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相结合,被广泛应用与物流管理、公共信息服务等领域。被公认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目前尤其是非接触式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射频识别(RFID)读写器是整个RFID系统中最为关键部件,其设计的成功与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RFID系统的最终性能。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射频识别( rfid) 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无线通信技术。目前,rfid 技术在国内外发展非常迅速,在物流、仓储、零售、制造业、军事、交通、电力、食品和环境等行业已经有了广泛应用,其实现的主要功能有身份识别、物品防伪、资产管理、人员定位、图书、档案管理和汽车防盗等,其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rfid 天线系统包括读写器天线和标签天线。基于13. 56 mhz 的被动式rfid 系统,电子标签与读写器采用电感耦合方式进行能量传递与通信。
它具有精度高、适应环境能力强、阅读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应用等优点,实现了非接触式操作,无机械磨损,寿命长,支持读/写数据,可重复使用,使用了防冲撞技术,能同时识别多个高速运动物体。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3. 56 MHz RFID 读写器天线线圈等效为PCB 平面螺旋电感,利用HFSS 软件建立模型并仿真得出电感值L 、品质因子Q 值等参数。其仿真结果得到的电感值与理论计算值相差0. 03 μH,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考虑到实际天线产生的寄生电容,提出了在天线末端加开路补偿线圈的方法,避免因寄生电容产生地电流而使天线线圈的磁场强度降低。
2月25号至3月1号,完成开题报告,制作开题PPT。3月2号至3月18号,复习专业知识,完成各个部分的理论准备工作。3月19号至3月31号,完成天线系统的设计。4月1号至4月15号,完成天线系统的仿真。4月16号至4月28号,完成拓展设计及仿真。4月29号至5月10号,完善PPT内容,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RFID 天线系统包括读写器天线和标签天线。基于13. 56 MHz 的被动式RFID 系统,电子标签与读写器采用电感耦合方式进行能量传递与通信。 通过量化的物理学公式结合数学分析方法, 对RFID 系统读写器天线的设计及优化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详细见文献综述。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