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找开题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声刺激引起视错觉现象——光分裂错觉的研究开题报告

 2021-08-08 02:40:22  

全文总字数:176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视错觉的应用大量存在于现实生活和专业研究中。如图像融合,可以提高图像信息的利用率,改善计算机解译的精度和可靠性等提升原始图像空间的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利于监测。视错觉还应用于设计方面,如在建筑设计方面,由于错觉存在设计师在很多时候建筑实际比例上作出修正去达到一种视觉上的平衡。除此还有就是在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方面广泛应用。它能从独特的角度显示出视觉系统的认知功能和机理,因此研究错觉原理,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对心理学、生理学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情况

国外研究视错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观察瀑布时记录的运动后效。视错觉研究属于认知科学,仅在欧洲和北美就有60多所大学(如harvard,mit,dartmouth,princeton等)建立了专门的研究队伍。较早的研究中,sekuler等人发现两个视觉上的球交叉运动时,在碰撞点加入声音刺激会使得观察者倾向于认为碰撞后小球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即发生了反弹。随后,scheier等发现,在具有非常短的时间间隔(60ms以内)的连续两个闪光信号的分辨实验中,在其间加入两个声音信号后所需要的恰好能区分两个刺激的时间间隔(jnd,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显著大于分别在第一个视觉刺激之前和第二个视觉刺激之后加入声音刺激所需要的jnd。接下来shams等在研究视幻觉的时候发现,当两个相隔很近的短暂纯音中夹杂一个闪光的时候,受试者很容易产生幻觉,将一个闪光判断为两个。welch等提出了感官通道占用假说,认为敏感度较强的感官通道获得的信息对认知结果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敏感度较弱的感官通道对结果的影响较小。ernst等认为,认知结果跟信息源的质量有关,大脑接受信息时,按照各种不同信息的比重进行整合,所以占比重大的信息对认知结果影响较大,这被称为最优整合假说。

总之,目前国外的研究多偏重提出假说,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心理学理论,进行行为认知和神经生理实验,建立神经和数学模型的方式,实验技术有患者临床研究,eeg,erp,和fmri等,研究成果多发表在nature,science,jns,pnas,current biology,neuron,acm等顶级期刊,会议和相关网站上。

(2)国内情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声刺激引起的视错觉现象,应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编程并在altera公司的quartus Ⅱ软件上实现仿真。实现时间间隔可控的闪光和beep声。调整闪光之间的间隔和声刺激之间的间隔,观察实验者是否产生光分裂错觉或者光融合错觉。

研究计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以往的视听交互的研究局限于对持续时间、空间位置等属性的判断,而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扩展到了听觉的响度域,并且研究的是视觉和听觉变化的认知过程
2.以往的视听交互的研究中,视听刺激大多只同时呈递一次,而本实验模式中采用先后呈递的两个视听刺激(每个视听刺激中视觉和听觉刺激同时呈递)作为一个刺激组,两个视听刺激间存在影响,对两者的综合的理解才能得出对任务的判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