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面特定人群过街特性分析开题报告
2021-08-08 02:38:14
全文总字数:1201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通过对特定区域的老人,儿童,负载旅客等特定人群过街特性的数据调查,对特定人群到达时间分布、过街步速、信号控制条件下的二次过街率及过街延误等过街特性进行了归纳分析,同时对特定人群出行密集区域内的道路交叉口设计及信号配时提出初步建议。
研究意义:步行交通是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最为普遍的交通方式之一,也是其他交通方式的基础。行人过街设施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连续、安全的步行交通系统的基本元素。现行规范与设计标准、相关准则在过街设施设计和城市信号灯设计时,主要考虑道路交通流量、道路尺度、断面形式,以及普通行人过街步速等因素,对于老人、儿童、及负载旅客等特定人群的过街特性和基本需求考虑较少。但其过街特性与普通行人相比,在步行速度、过街延误等方面有所差异,尤其是在一些特定人群密集分布的区域(例如学校、医院、老旧小区等),在这些区域布设行人过街设施如果不考虑特定人群过街特性,将导致出行者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会影响动态交通出行效率。因此,在当前阶段国家和省市越发重视和倡导绿色和低碳出行的背景下,进行特定人群步行特性分析的研究对于促进绿色出行,优化交通出行模式,保障弱势群体出行安全,提升道路交通运行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外对于路段行人过街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2007年杨晓光等对行人过街交通的控制与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以行人过街延误为依据,建立了无信号控制下行人过街延误模型,给出了双向两车道和四车道时两种过街方式的适用范围;2008年于泉等人重点对路段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三种过街设施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管理措施,但对路段人行便道以及路段行人过街信号设施的研究不够。2003年Simpson等研究了不同车速不同年龄对行人接受空挡的影响,但尚未分析空挡与道路宽度的关系;加拿大AnnCoffin和JohnMorrall研究了行人性别和交叉口类型影响老年人步行速度;老年人过街时害怕转弯车辆、对向来车辆速度判断不准确、跨越路沿石有障碍、辨别行人过街交通信号有困难,得出了其他的特殊人群面对上面的一系列问题也有一定的困难。以上研究但对道路平面特定人群的过街特性,过街设施的设计及信号灯时长设计的研究还不够。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特定人群到达时间分布
通过对选定区域的特定人群的到达时间分布调查,分析到达时间分布特性,得到特定人群的到达时间分布规律,可以作为道路交叉口或者路段过街设施交通信号灯相位设计的参考,保证信号设计方案在特定时段充分满足和尊重特定人群出行规律,同时提高交通组织效率。
4. 研究创新点
1.针对具有共性特征的特殊人群开展调查,包括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突出人群:老人,关注了交通弱势人群:儿童及枢纽处的负载旅客,充分考虑了特殊人群的过街特征,对三类特殊人群开展了交通调查并研究分析其路段过街特性,对行人过街设施的改善提出人性化建议。
2.选取了学校、老旧小区以及综合客运枢纽周边的特殊人群开展调查。在这些调查范围内进行路段过街调查分析发现特殊人群比例较高,因此在这些有针对性的路段、节点进行研究,对于促进绿色出行,优化交通出行模式,保障弱势群体出行安全,提升道路交通运行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步行过街设施的设计以及信号配时需要综合考虑交通流量需求、动静态交通效率以及使用者特征等诸多方面,研究对特定人群到达时间分布、过街步速、二次过街率和过街延误等过街特性进行了归纳分析,同时对特定人群出行密集区域内的道路交叉口设计以及信号配时提出了初步建议。为深化研究过街设施的设计和信号配时优化技术,更好的指导城市过街设施的建设提供了基础。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