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拟空间中的审美异化开题报告
2021-08-08 10:43:2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马克思用异化的概念深刻揭示了工业革命给人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副作用,网络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在人以及社会其他层面也存在着异化现象,而且这种异化在某种程度上更趋严重。
本课题从网络虚拟空间中的审美异化为切入点,分析其成因和危害,并指明有效规避的措施。
课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的综合性的分析和批判,克服和扬弃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问题和局限,同时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关于异化、外化、转化、对象化和否定之否定的思想,把人的异化最终地归结为劳动的异化,从而揭开了人的异化的隐秘,暴露出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人类的思想史上第一次规定了异化概念的确切含义。
2、虚拟空间中的读图时代技术引发的美学变革,从分析艺术记录方式变化出发,分析读图时代和文本时代的差异性。读图时代的代表是数字艺术,表现网络虚拟空间中,网络的特性使艺术的概念变得十分复杂,在网络中,现实被边缘化,因为utashi一种虚拟的世界,有虚拟出发成就了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本身存在着文化观念。
3、新型的虚拟现实及交互媒体都是网络时代里实现艺术审美功能的物质手段,通过这些物质手段不断演绎出带有技术痕迹的艺术作品,从而能动的促进人的审美需求的提升同时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又推动着网络技术的改进。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一、虚拟的内涵与作为审美的虚拟
二、网络虚拟空间(即赛博空间):拟真的审美世界
4. 研究创新点
马克思用异化的概念深刻揭示了工业革命给人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副作用,网络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在人以及社会其他层面也存在着异化现象,而且这种异化在某种程度上更趋严重。
本课题从网络虚拟空间中的审美异化为切入点,认识审美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成因,并能初步分析避免审美异化的有效路径。
课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