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生存状态下的美育思维与媒介素养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10:43:2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网络生存状态下,人们可能疲于接受传媒所传播的海量信息,成为信息的奴隶,缺乏对信息的思辩和梳理的能力,常常被传媒牵着鼻子走。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新形势下,美育的概念,可以通过媒介素养来补充。本课题将美育思维与媒介素养联系起来,研究两者的互补性,以此用媒介素养来拓展美育,用美育来培养媒介素养。本课题有一定的新意,理论性很强。在现在的研究领域,关于美育与媒介素养关系的理论著作很少。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①关于美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关系:霍美辰认为,应该提出从美学的视角看待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审美主义"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强调人们在网络媒介环境中通过"自我呵护"与"自我建构",从而提升自己的网络道德素养、加强自身的网络自我行为管理能力,使自己具备较高的视觉素养,具有适当调节控制在网络虚拟时空的情绪和情感,并建立自觉的网络文化批判反应意识,从而达到较高的媒介素养水平。周伟业认为,可以从网络媒介视角研究艺术教育问题、媒介素养教育问题。②关于美育和媒介素养趋势:闫欢认为,两者具有可能融合的理论基础和受众对象基础。具体参见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一、网络环境的特点是什么,媒介素养是什么,美育是什么;
二、网络环境下的媒介素养现状怎样,美育情况怎样,以及中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美育教育的不同,找出我国发展的缺点;
4. 研究创新点
美育属于哲学思维,而媒介素养属于社会学或者新闻传播学,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还是比较少见的。美育,用来提高审美素养;媒介素养,是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在网络生存状态下、媒介素养越来越缺乏的情况下,用美育来促进媒介素养的提高,同时,将媒介素养融于美育这门学科,拓展美育的宽度,以此实现双方共同发展。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