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时代的文学书写——大众文化下的广告本体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10:43:1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
它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而觉醒,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而成长,它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广告的传统格局,在现代中国,广告不仅表现为一种商业促销活动,更是一种文学形式,形成时代特有的文学烙印,具有独具特色的广告文化。
广告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强大的力量,推动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它典型地反映了大众文化的特征,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文化特征。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①关于大众文化产生和含义:郑敏燕从多角度出发,分析了大众文化在中国的现状以及发展空间。②大众文化的的特点、负面效应:杨青认为它的兴起与传播已带来了较大的负面效应, 造成了忽视文化的社会效益, 排挤高雅文化, 冲击占主流地位的文化, 模塑大众, 使大众文化品位逐步走向低俗化和单调化。③关于大众文化视野下的广告文化:蔡艳山认为,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传播活动,它典型地反映了大众文化的特征,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文化特征。④关于广告对于大众文化引导的创新与发展:任小琴认为应通过倡导诚信、建立广告主信誉制度、提升广告人素质、强化精品意识等措施,
排斥俗媚消极的广告。总之,只有构建积极健康的广告文化,才能使广告成功,使大众受益。具体参见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一、什么叫大众文化?
二、审美和消费泛化性研究;
4. 研究创新点
由于现代中国的文化符号载体是广告,从大众文化与广告的关系的不同层面进行解析,同时,通过对在传媒时代下,大众文化的背景中分析广告的特点,回归广告本体问题中来,可以使在传媒时代下,大众文化与当代广告更好的沟通,并为其今后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