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对巨紫荆种子萌发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1-08-08 10:43:0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巨紫荆原产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观赏树种,为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胸径可达50cm,高可达15m。在浙江天目山、安徽南部和大别山等地海拔600~1000m地带有零星野生分布,现今安徽、湖南均有树龄在50~80年的大树。花冠紫红色,形似紫蝶。该树种适应能力很强,抗逆性强,适应性高,抗污染能力强,对氟化氢、二氧化硫、氯气及烟尘的抗性均强,有广阔的园林应用前景。巨紫荆现存林木极少,主要为播种繁殖,但种子发芽率低。
本课题通过对巨紫荆种子休眠的原因、限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研究,通过调节剂促进其种子萌发,为扩大巨紫荆苗木繁殖面积,解决苗木短缺问题提供技术指导。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前人对巨紫荆的引种栽培与繁育、打破巨紫荆种子休眠做了相关研究,国外研究尚未见报道。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对巨紫荆的种子进行赤霉素处理,进行层积催芽。
(2)对层积催芽后的种子及没有处理过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比较发芽率等发芽指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对巨紫荆种子做赤霉素、水杨酸、稀土的预处理以及层积处理,得出不同浓度的不同试剂对巨紫荆萌发的影响,为巨紫荆的育苗提供理论参考。
水杨酸、稀土对巨紫荆种子萌发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