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紫荆花成分的分析开题报告
2021-08-08 10:43:0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巨紫荆原产我国浙江、湖北、广东、贵州等地, 为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 胸径可达50 cm, 高可达15m。在浙江天目山、安徽南部和大别山、湖南、湖北、贵州、广东等地海拔600~1 000 m 地带有零星野生分布, 现今安徽、湖南均有树龄在50~80 年的大树。紫荆花可用于治疗风湿骨痛、鼻中疳疮,紫荆果可以治疗咳嗽等功效。目前对巨紫荆花的成分尚未了解,与传统的灌木紫荆成分有没有区别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对巨紫荆花中成分如淀粉、可溶性糖、蛋白、黄酮、花色素等成分的分析,为企业和生产部门大力开发巨紫荆的经济利用价值和扩大种植面积的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现今对于巨紫荆的具体成分分析还不完善、透彻,最多的还是对于巨紫荆的引种、栽培、繁殖方面关注较多。当然对于各种植物、花的成分分析的文献还是很多,其中运用了很多科学、先进技术,如:气相色谱- 质谱(GC-MS)法分析成分;微波萃取法、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SFE)、水蒸气蒸馏法(SD)等用于提取成分。这些都有利于我借鉴来完成实验。具体看文献综述。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2012-1~2012-3-1 查阅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注意观察巨紫荆开花的时间,对开花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2012-3-2~2012-5-15 对不同年龄、不同地点的大树和幼树,根据开花时间分阶段进行取样:花前、花初、花盛、花谢四个阶段取样,称重保存。
测定的形态指标有:花枝长度、花数、花色,并拍照记录。
4. 研究创新点
本实验着重与对巨紫荆花成分的分析,区别与当前国内外研究方向,从成分、根本上来分析巨紫荆的特色及其区别与其它紫荆之处,可借鉴他人分析方法,从而分析巨紫荆的巨大价值之处,使巨紫荆被广泛开发、运用与实际之中。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