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隧道口衔接段交通优化方案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10:37:3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目前的隧道繁多、复杂、发展也很快。对于隧道内的交通安全研究及高架桥形式的快速路匝道出入口衔接的交通组织、交通控制方法研究已有很多,这些研究思路大多是基于高速公路的研究方法,但是关于隧道 地面形式的交通设计,在国内目前的情况下,研究较少。而且国内目前对各种组合形式下匝道出口衔接的最小长度定义有很多,对其研究的成果也纷繁复杂,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相对来说,在路权分配上,采用地面形式的快速路隧道出入口没有高架匝道形式的出入口明确,隧道出入口的衔接路段处设计更不完善,若没有全面考虑相应的交通组织问题,更容易成为交通拥堵节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世界各国对于隧道的研究都非常重视。尤其是隧道安全这方面的研究,欧洲作为世界上研究隧道最为活跃的区域,已开展了许多关于隧道方面的研究项目。国际隧道协会ITA下设了两个工作组开展隧道方面的研究,同时也设置了相关的规范、标准和导则。与国外城市道路相比,我国城市道路在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信号控制条件等各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导致国外关于隧道方面现有较为成熟的理论成果在我国不能完全适用。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研究内容概况:
通过对城市隧道出口与相邻信号灯控制交叉口衔接路段的调查分析,发现与隧道出口相衔接的交叉口是很多城市道路的堵点。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隧道出口到交叉口间衔接路段的距离有一定关系。本文通过对道路交通流量、道路设计参数、隧道限制车速等参数的调查分析,通过对交叉口车辆排队长度模型进行的优化,以及结合由驾驶人视觉适应能力确定飞隧道口安全距离,建立理论上衔接路段最优长度模型,为以后的隧道出口衔接路段设计或改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2、设计原理
4. 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在总结各种设计标准推荐值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调查分析,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总结得出城市隧道 地面形式的快速路实际交通特征,对该形式下隧道出入口的衔接路段处交通组织问题提出合理的交通优化方案,从而提高隧道的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性,并为今后旧城区改扩建、新城区隧道形式的快速路建设及服务水平评价提供参考价值。
创新之处:
1)系统总结分析城市隧道出入口的连接路段处实际交通特征;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