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找开题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我国加工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 2021-08-08 10:37:2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加工贸易以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学说为基础,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其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吸引到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经济的一种贸易方式,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选择。

我国加工贸易是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并享受了国家许多优惠政策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加工贸易从1978年至今,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已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

然而我国加工贸易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表现在我国的加工贸易优势仍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技术(成熟技术)工序上,主体技术和加工制造档次仍处于低端,加工配套能力不强、增加值低,主要集中在沿海较发达的地区,劳动力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外商投资企业是加工贸易的主体,其战略目标影响加工贸易的继续发展等问题。无论是从国际形势还是加工贸易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我国加工贸易都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寻求进一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流通的扩大和跨国公司的兴起,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步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国际贸易方式也随之发生重大改变,由过去的直接出口本国资源产品的方式,逐渐转向大量进口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然后加工制造成品出口的加工贸易转变,加工贸易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之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

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生产和销售相结合的一种贸易方式。我国自1978年发展加工贸易至今,已有3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加工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刘方、李茜,2010)。我国加工贸易发展速度快,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荣飞,韩小刘,汪远旺,2010)

加工贸易是全球分工深化的必然结果,随着全球分工的开展,各个生产环节被分布局在成本最低的国家,这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会,使加工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隆国强,200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

本文将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原因开始行文,再阐述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说明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必然性。解释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的前因后果。

1.分析传统要素禀赋理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两国不同的要素禀赋是造成产品相对价格差异、导致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证明中国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同样要归功于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要素禀赋结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运用国际分工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动态分析模型对加工贸易的产生、发展和升级进行论证。

(2)当前研究中对加工贸易升级的现状进行量化分析的很少。本文在对加工贸易升级状况进一步量化分析的同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

(3)本文从流程升级、产品和产业升级、功能升级、关联与外溢效益升级、企业网络升级五个角度研究了加工贸易升级的对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