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cological Study of Sons AND Lovers开题报告
2021-08-08 10:00:36
全文总字数:116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本文从三个方向展开论述,通过意象描写展示了工业革命时期人,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体现了劳伦斯的现代主义和对人性的理性思考。
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d.h.劳伦斯是英国小说家、诗人和散文家。在大约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他创作了十部长篇小说。其中以《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最具争议性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为代表。他还写了《狐》、《太阳》、《公主》等许多中短篇小说。除此以外,他还写了一些诗歌和大量的散文和游记。从文学思潮角度,劳伦斯是跨世纪的。有学者认为他是现实主义的,现代主义则是另一批学者的看法。这就引起了争论。这种争论从九十年代就开始,直到现在也没有止息,它将继续下去。朱维之主编的《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的《外国文学史》,刘象虞主编的《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在现代主义小说一章没有论及劳伦斯。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表现手法上,劳伦斯是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不管他自己愿不愿意接受。其中象征手法是劳伦斯很愿意采用的。李汝成在1996年连续发表了三篇有关劳伦斯象征艺术研究的论文(其中一篇与人合著)劳伦斯的象征无处不在。劳伦斯所关注的是男女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塑造。他作品中的男女形象自然受到格外注意。从整体看,劳伦斯小说的主题主要有两个:一、对西方工业文明摧残人性的揭露;二、对建立新型的两性和谐关系的追求。一个作家区别与其他作家的标志是他的语言和艺术表现方式。劳伦斯则以他细腻的心理描写征服了众多的读者。他能够把人物心灵深处的一丝颤动都展现给读者。虽然他不如陀氏那样惊心动魄,但他可以把你带入迷人的心灵森林。
劳伦斯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运动这一鼎盛时期出现的作家,影响着随之而来的30年代,奥登一代诗人。劳伦斯与意象派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他与庞德、洛厄尔、奥尔丁顿、h.d.等意象派成员的密切交往上,还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收受到意象派诗风的影响。(刘洪涛《荒原与拯救-现代主义语境中的劳伦斯小说》)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一度被禁,至今仍然有人对劳伦斯及《儿子与情人》存在这样的观念,他是性小说的作家。80年代以来,劳伦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尤其是90年代以来,劳伦斯的各种作品被翻译成中文,使得这一热情方兴未艾。70年代末至1985年,劳伦斯小说被大量的翻译成中文,而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也是翻译,对他的研究性论文还很少;在1986年至1995年这一段时期里,对劳伦斯的研究的散论增多,从搜集的资料来看,大约有80多篇论文;从1996年开始对劳伦斯的译介不但有了量的突破,他的其他作品如散文集、文论集,甚至书信也被翻译成中文出版,而且出现了系统的研究劳伦斯的专著,如《劳伦斯评论集》、《劳伦斯研究》、《郁达夫与劳伦斯比较研究》等。这一时期专门研究劳伦斯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也多达50篇,而发表在各种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更是多达几百篇。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世界的逐渐开放,人们对劳伦斯及其小说有了重新的认识。国内学者对《儿子与情人》进行了大量研究,从不同的方面给予研究,比如,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小说主题的思考(不再局限于劳伦斯性的描写),小说人物的分析,小说中人物关系的矛盾分析,小说中的镜像分析,小说中婚姻的裂变看英国工业革命的悲剧等等方面。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本文从《儿子与情人》中意象的描写入手分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三方面,给我们展示了英国工业文明给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对自然生态的摧残和人的精神的异化扭曲,突出反映人们挣扎在生活的边缘,以及劳伦斯对人性的思考,最终实现劳伦斯构想中的蓝图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
计划:
4. 研究创新点
创新之处在于从生态的视角解读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