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找开题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Holden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开题报告

 2021-08-08 10:00:15  

全文总字数:94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以作品中的主人公冲突为研究内容。

着重分析了霍尔顿的自我内在性格冲突,霍尔顿与成人世界的冲突,以及霍尔顿所处时代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冲突。

研究霍尔顿的矛盾心态和他复杂的精神病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20世纪美国文学中,jd塞林格是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他只出版过一长篇小说,却在文坛上享有盛名。其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一经问世,便成为美国的畅销书,甚至成为当代美国文学的经典。1963年,评论家沃伦弗兰契甚至夸张地说有关它的文章己超过任何当代美国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视,不仅是由于塞林格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更重要的是,因为塞林格用现实主义的笔触,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子弟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揭露了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精神生活极其贫乏的事实。这部小说通常被认为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塞林格本人也说书中关于霍尔顿的描写就是自己童年时代的翻版。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功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关于塞林格作品的风格和语言特色,评论家们的意见曾经褒贬不一,这部小说甚至曾经一度被列为禁书。当然,时间验证了一切,至今,《麦田里的守望者》总销售量已超过千万册,大多数中学和大学已把本书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许多公共学校还以它为教材。它在当代美国文学中的地位也日益巩固,越来越受到文学评论界的重视。小说塑造了美国当代文学中最早的反英雄形象之一,主人公霍尔顿成为美国战后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作为成长小说的代表,本作品对当时及以后的美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例如,它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以青少年的视角来刻画其心理成长历程,成为后人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评论家们也常常把它与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作比较,认为其叙事风格延续了马克吐温的传统。西方学者们常常将这部作品放回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挖掘其内在的文化精神特性,捕捉其与现实世界的种种关联,分别从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以及宗教各个角度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剖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自1963年引入中国,在国内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国内学者已发表多篇关于这部作品的学术论文。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成长历程,解读了作品中的佛教因素,探究了小说中独特的语言风格甚至挖掘了它内在的生态学意义。也有中国学者认为它对儿童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称它为二十世纪真正的美国小说。这些研究不仅推动了国内关于这部作品甚至关于塞林格本人及其其他作品的研究的发展,更启发了现代教育如何更好的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启示现代人在注重物质财富创造的同时不忘精神世界的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中霍尔顿自我内心冲突,霍尔顿与成人世界冲突以及所处时代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通过分析冲突达到揭示青少年成长所不可避免的要面临的一系列烦恼和困惑。

研究计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从三部分详细分析了这部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的性格冲突,揭示了青少年从迷茫、叛逆到慢慢走向成熟,与社会达成和解的成长过程,达到揭示青少年成长所不可避免的要面临的一系列烦恼和困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