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小车设计开题报告
2021-08-08 09:58:38
全文总字数:588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本课题主要开发一个具备初步智能的小车系统。系统主要包括自动循迹、自动避障、加减速和终点停车等功能。
意义: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利用单片机作为主要控制器的智能车系统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过智能汽车控制系统,可以摆脱人的控制,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要求对行驶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从而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同时也为一些特殊领域的无人操作提供便利。由此可见,智能汽车技术已经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课题希望通过对智能小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初步实现和掌握智能汽车控制系统的基本设计要素。同时加深对大学相关电子、单片机和控制类课程的理解和动手能力的锻炼。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智能车辆系统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它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智能车辆的研究的初始阶段。第二阶段则是在80年代后期的欧美发达国家对智能车系统进行的卓有成效的研究。第三阶段从90年代开始,智能车辆进入了深入、系统、大规模研究阶段。最为突出的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一共完成了Navlab系列的10台自主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比于国外,我国开展智能车辆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且大多数研究处在于针对某个单项技术研究的阶段。虽然我国在智能车辆技术方面的研究总体上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且存在一定得技术差距,但是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2003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辆自主驾驶轿车。该车在高速公路上的最高稳定速度为130公里/小时,最高峰值速度为170公里小时,并且具备超车功能。车内的环境识别系统识别出道路状况,测量前方车辆的距离和相对速度,然后车载主控制计算机和相应的路径规划软件根据计算机视觉提供的道路信息、车辆状况以及自身的行驶状态,控制车辆的行驶状态。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设计主要以简易智能机器人为开发平台,选择通用、廉价的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平台,选择直流电动机为主流驱动,通过细化设计要求,结合传感器技术和电机运动控制技术相关知识实现小车的自动循迹、自动避障、加减速和终点停车等功能。
研究计划:第1-3周: 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和综述;
第4-5周: 规划设计的总体方案;
4. 研究创新点
该智能车的设计摆脱了人对于小车的控制,智能小车能够对于一些简单的突发情况进行自我分析并自己做出相应规避操作。
其控制系统以单片机为主,造价低、获取方便,便于大规模生产。
智能小车的结构简单,系统稳定、精度高、微型化,反应速度快。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