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找开题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Cause 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开题报告

 2021-08-08 09:38:33  

全文总字数:1077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旨在揭示关注语用问题的重要性,对提高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英美著名语言学家leech和grice认为,人们在交际时应自觉地遵循会话原则及礼貌原则。如果违反这些交际原则,语言交流就会发生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虽然能意识到在文化和社会规范方面以及在语言方面存在差异,但如果对双方在使用语言时所必须遵从的言语使用规则的差异认识不足,总是以本族语的使用规则作为交流原则,并以此理解对方的话语,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正确的推论,导致交流障碍或冲突,以至无法达到彼此沟通的目的,出现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在thomas看来,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在表达思想时如果出现语法错误,至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但违背交际规则如礼貌规则就会被认为是举止不好,或是不真诚的,存在欺骗的或居心不良的人。 thomas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即语用失误二分法。前者是因受母语干扰,或套用母语结构等而造成的违反语言习惯的失误,后者是指因双方生活习惯、文化差异等原因而导致的语言表达失误。

在国内,黄次栋于1984年在其语用学与语用错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语用错误这一概念。他详细阐述了十种不同的语用错误,并且指出,在语言学习中,除了要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不同的语言形式在不同的非言语语境和背景下的运用。他还建议把有关言语行为的语用内容增加到大纲中去并且教授给学生。此后,有关语用失误的研究日益增多,许多学者对学习者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效减少语用失误的方法。 继黄次栋之后,何自然、严庄(1986)对语用失误进行了量的研究。在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一文中,他们以托玛斯的理论为基础,对来自几所大学的79名语言教师在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方面的汉英差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对语言语用知识和社交语用知识的缺乏。由此,他们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教授跨文化语用知识。此外,王得杏(1990)将语用失误的研究扩展到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研究,并且解释了语用失误的原因及减少语用失误的方法。贾玉新(1997)提出,正是文化差异导致了行为举止、问候语、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戈玲玲(2002)则认为,语用失误主要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由于说话者与听话者分别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之间会产生不恰当的言语行为。而戴伟栋、张红玲(2002)又指出,文化迁移是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认为,文化迁移有两种,即表层结构迁移和深层结构迁移。语言语用失误属于表层结构迁移,而社交语用失误属于深层结构迁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表现类型,语用失误出现的原因以及克服语用失误的策略。

研究计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文章取各家之长,仔细全面的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类型,语用失误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策略,进而帮助交际者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