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优良无性系的选择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9:35:02
全文总字数:304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杉木作为我国南方的重要用材树种经过几十年的遗传改良已经进入到高世代改良时期,材积生长量已获得较大增长,同时形成了种子园有性育种与无性系选育结合的世代,使我国杉木育种工作朝着速生优质的方向前行。
经过多年研究,杉木无性系技术,采穗圃营建技术已趋成熟,选择优良的无性系进行有性选择再利用,使无性与有性相结合,以便进一步提高遗传品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木材深加工产业以及人们对于实木用材的需求,使得国际国内市场都对杉木深加工装饰板需求增大。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大规模杉木遗传改良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陈岳武先生等人在福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杉木种子园,为我国杉木良种化做出巨大贡献。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世界上无性系林业的热潮,我国许多专家学者也投入到杉木的无性系研究中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杉木无性系已经取得许多重要成就:(1)全国各地选择出数以千计的杉木优株,各育种单位都建立起面积不等的采穗圃。(2)杉木无性系选育突破了无性繁殖技术,初选优良无性系近千个,木材增产30%-32%,个生产单位逐步展开了区域试验林,并且建立了杉木无性系示范林。(3)杉木采穗圃的建立和经营管理技术业已经过关,无性系的促萌、扦插生根技术已经成熟,杉木组培苗进入规模化生产,杉木无性系造林问题基本解决。(4)经过多年努力,杉木生长性状早晚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结论。就生长而言,初选年龄约为5-6年,终选年龄约为8-9年。(5)其他成就:利用生理生化手段进行早期生长预测;杉木无性系与环境间的互作明显杉木实生苗与杉木扦插苗造林效果已有明显效果(材性表现基本一致,变异系数相近。金其祥研究了8年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密度的遗传变异。木材密度变化在0.2698克/立方厘米-0.3414克/立方厘米之间,高低相差26.5%,遗传变异系数为6.7%,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木材密度存在显著遗传差异。木材密度广义遗传力达到90.0%以上,按20%的入选率进行选择,而木材密度的预期增益可达8.98%的增益。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阐述杉木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变异研究进展,阐述杉木无性系树高与胸径重复力的变化范围、树高与胸径的遗传相关,了解优良无性系选择的方法。(1)遗传参数的估计;(2)遗传值的预测;(3)优良无性系的预测和遗传增益;
研究计划
4. 研究创新点
1.与实生种子园或常规育种相比较,无性系改良和造林主要有三方面优越性:(1)母株的遗传组成与他的无性系分株的遗传组成完全相同,不仅继承了母株的加性效应,还继承了母株的显性和上位效应;(2)缩短改良周期;(3)用无性系造林林分整齐,便于集约经营,产品品质一致,符合加工单位要求。
2.本文将使用混合线性模型,利用限制性极大似然法(reml)对测得的树高、胸径估计方差分量,并且使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预测遗传值。此方法可以看出树高性状和胸径性状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这两种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如何,从而为选择优树和优良无性系时提供更快捷的方法。
3.本文采用无性系湖南20个,贵州20个,广东18个,浙江亚林所21个,共计79个无性系。样本群体数量达到2279个,分析所得结果将更准确。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