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2 对崇明东滩湿地碱性磷酸酶活的hormesis效应初探开题报告
2021-08-08 09:33:41
全文总字数:831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剂量反应关系是进行毒理学风险评估与环境质量标准制定的最基本原理。长久以来,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低浓度毒物刺激作用的忽视造成了自然现象解释和阈值制定的偏差。毒物刺激作用实际上是传统剂量/反应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对Hormesis效应的研究是完善剂量范围曲线的一个重点。作为一个如今非常普及的现象,Hormesis效应在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治疗学、放射线、药物毒性危害、风险评估及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研究Pb2 对磷酸酶活性有益和危害的阈值浓度,明确磷酸酶活性的hormesis效应随培养时间变化的特征,为典型重金属对湿地环境质量的评价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对重金属的生物毒理学以及湿地重金属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888年,德国药理学家schulz描述了毒物刺激作用现象,通过几种有毒化学物质对酵母菌的毒性研究,发现低剂量毒物可刺激酵母生长,仅在高剂量才会抑制其生长,并提出这种刺激效应普遍存在于所有的有机物和有毒试剂中。
1943年,southam和ehrlich在研究红雪松的提取物对真菌新陈代谢的影响时正式提出毒物刺激作用(hormesis)这一术语。
20世纪80年代后,stebbing发表的一篇关于hormesis在生长过程中作用的综述。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主要研究内容为:pb2 对磷酸酶活性有益和危害的阈值浓度,明确磷酸酶活性的hormesis效应随培养时间变化的特征。
2、计划:以活体酶为研究对象,确定pb2 的添加浓度(5-7个),完成培养实验采样时间(0、6、12、24、48、60、240h),研究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1)2013年3月底:收集典型重金属对沉积物、土壤酶活性影响进展的文献资料;
4. 研究创新点
1.2004年以来,国内外关于Hormesis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相关作用机理的探索,但环境领域内着眼于重金属污染及危害的Hormesis效应研究并不完善,本实验所进行的Pb2 对土壤酶活性的Hormesis效应填补了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2.本实验选用活体酶,通过确定Pb2 对磷酸酶活性有益和危害的阈值浓度,从而明确磷酸酶活性的hormesis效应随培养时间变化的特征,细化了Pb2 在Hormesis效应中的完整浓度变化极其对磷酸酶的计量关系影响。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