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微博传播的涵化效果开题报告
2021-08-08 03:20:45
全文总字数:143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微博的诞生开辟了一个自媒体的新时代,媒体操控者不再是新闻业内人士与政府,而是任何使用网络的普通公众,这种变化让公众更加轻松便利的使用其话语权,拉近了网络上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开拓了公众认识世界的一个新视野,但这种变化并非像其看起来那样百利无一害,信息的飞速传播、话语的肆无忌惮和用户大量碎片时间的投入,人们渐渐被微博的表象麻痹,开始相信微博所展现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并不是真实的。
曾经电视对人产生的强大涵化效果在微博再次上演,而由于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其传播负作用并未像其正面作用那样受到重视。
本课题着眼于微博传播效果中对使用者,特别是重度使用者的涵化,分析其对使用者各种观念及如何看待特定事件的影响。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①新技术对传播内容、形态和接收方式的改变,使涵化理论的传统模式面,临挑战。
石长顺与周莉反思早期涵化线性模式,建构了新的涵化多元认知模式。
具体参见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一、微博传播基本模式与特性二、微博平台上的大众心理三、不同程度使用者对待特定事件的看法之差异四、对微博传播涵化效果进行总结研究计划:2012年11月12月:文献资料收集、分析,撰写论文提纲2013年1月3月:进行相关调研,完成毕业论文初稿2013年4月5月:论文修改定稿并参加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微博属于近年新媒体发展中受到高度重视与关注的一个媒介平台,但大众对于它更多的持有正面看法,而对其负面影响较为忽视,故课题具有一定新颖性。
同时,在新媒体中试图说明其同样拥有以往媒体存在的传播负效果是本课题的创新点所在。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