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找开题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快速萃取仪在银杏酚酸提取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 2021-08-08 03:20:34  

全文总字数:3343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又名白果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别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古称白果,是现存古代孑遗植物之一,其叶、果和外种皮等皆具有药用开发价值,被称为全身都是宝的活化石。由银杏叶开发的银杏提取物(EGb,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铜和内酯)制剂是目前国内外畅销的天然药物之一,由白果开发而成的营养食品也是丰富多彩,唯有银杏外种皮的开发利用率较低。我国是银杏的原产地,银杏资源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万吨左右的新鲜银杏外种皮,若除去其中60%的水份,每年约有1.2万吨左右的干银杏外种皮。但由于提取技术落后,银杏外种皮大都被作为废弃物而丢弃,既浪费了资源,又严重污染了环境。而研究发现,银杏外种皮具有多方面药理活性,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因此,研究、开发利用银杏外种皮对综合利用银杏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从银杏叶中提取银杏酸的研究。1968年,gellerman等采用氯仿-甲醇(2:1,v/v)浸提银杏叶中脂溶性成分,利用银杏酚酸的酸性,将酸性成分进行皂化反应,从而将银杏叶中的酸性物质从总脂溶性成分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脂肪酸和银杏酚酸。再对酸性成分进行酯化反应,由于脂肪酸和银杏酸酯化反应的活性不同,从而控制反应条件使脂肪酸转变为脂肪酸酯,而银杏酸保持不变,用硅胶柱层析将两者分开,便得到银杏酚酸类物质。

1986年,itokawa等采用柱层析分离法将银杏酸和银杏酚类物质分离出来,他们通过溶剂将脂溶性物质浸出,用chci3对其进行二次萃取,将萃取物分别用硅胶柱和氧化铝柱及chci3-meoh(9:1,v/v)和meoh-hac(99:1,v/v)银杏酚产物两种洗脱液洗脱,获银杏酸和银杏酚产物,再经ods柱分离,即获得各种银杏酚酸的纯样。

1993年,luisellaverotta等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cf-co2)提取、分离银杏叶中的银杏酸。先将银杏叶提取,浓缩,经反萃取法富集和柱层析法纯化,得银杏酸粗品。然后采用两步梯度法完成scf-co2分离,所得样品经甲基硅烷化后,用gc-ms分析鉴定,分离得到5种银杏酸。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从银杏外种皮中浸提银杏酚酸类化合物的方法报道不多。国外主要采用正己烷、氯仿、乙醚、石油醚等极性较低的有机溶剂浸提,虽然溶出的杂质少,但由于溶剂的渗透性不强,耗量大,毒性也大,成本较高。

本实验主要利用快速萃取仪粗提,然后用正己烷萃取得到浓度较高的银杏酚酸。针对使用快速萃取仪时浸提溶剂、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液料比溶剂:皮量;V/W)、循环次数、提取温度、加热时间的不同分别做6组实验得到银杏外种皮提取物,保持后期处理工艺条件统一,得到银杏酚酸,再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含量。在排除后期干扰的前提下,通过快速萃取仪粗提时条件的不同,制作图表分析比较,以此确定出快速溶剂萃取仪在银杏酚酸提取时的最佳提取条件。

4. 研究创新点

(1)浸提溶剂的选择

在用快速萃取仪粗提中,分别选用水、甲醇、乙醇、丙酮、氯仿和正己烷做萃取剂,保持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比较其提取液中银杏酚酸的含量。作图,综合分析,选取最佳浸提溶剂。

(2)溶剂浓度的选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