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友好型居住社区景观规划设计开题报告
2021-08-08 03:20: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碳是指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低碳是指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就是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它的排放给自然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作用。人类生活必然消耗能源,而能源消耗得越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越多,从而导致全球变暖的速度加快,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会逐步恶化,直接威胁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危及人类的生存,所以环境保护作用越来越重要,低碳环保意识越来越明显。低碳意识应该全面应用到景观设计中来,低碳景观设计概念与其他的环保概念相比,更偏重于利用景观来进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大的规划类型,结合现代生态环境保护与和谐友好社会的趋势,在居住社区规划中体现相关理念。本课题结合实际规划设计项目,希望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与掌握居住区规划的相关程序、设计方法与规划理论。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007年梵蒂冈宣布成为第一个碳中和国家之后,陆续有新西兰、冰岛、挪威和哥斯达黎加等国争相成为碳中和国家成员。而世界各地则从不同方面积极建构低碳住宅、低碳居住区乃至低碳城市理论体系。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近10年来,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低碳生态居住区评价指标体系又相继问世,并配合以相应评估程序和奖励办法,旨在规范和引导居住区的大规模规划建设。如: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英国建筑研究中心制定的breeam《生态建筑环境评估》,日本环保省的casbee《建筑环境效益综合评估》等。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各地已成功推动了不少低碳居住区(或碳中和社区)建设实践。低碳居住区的案例越来越多,例如英国的贝丁顿(beddington)、英国格林威治世纪村、瑞典马丁默市bo01住范区、德国的沃邦(vauban)、丹麦kolding小区以及荷兰ecolonia小区等,这些地区都有计划碳中和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改善居民的生活行为模式,以期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效率及co2的排放量。
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快进行低碳居住区试点的建设,例如:广州的汇景新城、北京当代万国城、广州海龙湾住宅区、深圳万科东海岸住宅区、天津梅江南水岸公馆和上海万科朗润园等。这些以低碳理念为出发点的居住区陆续建成,在得到了良好的社会认可的同时也彰显了低碳居住区的发展潜力。由于低碳理念居住区的建设有益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方法、思路应该予以推广,一些成功的经验应该予以总结。但由于对某些概念理解的表面性和片面性,现阶段技术水平的相对薄弱,以及国家相关法规、制度措施的不尽完善,也使我国目前的低碳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
在低碳城市这一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我国的低碳居住区建设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经验较匮乏,在对国外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总结学习的基础上,需重新审视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在总体上创造出一个满足人们休息、游赏、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养生休闲及文化宣传等一体化的生活娱乐空间。 1、在整体规划:全面合理的规划居住区设计,体现居住区的生态原则、低碳理念。 2、在植物配置:注重乔、灌、草复层结构植物群落的建成,最大限度的提高单位限度的绿量,发挥生态效益和功能,增加生态作用。 3、在景观设计:营造出生态家园、和谐氛围的居住区环境景观以及建筑小品。 4、在空间设计:针对城市居住区内不同类型的室外空间,采用屋顶花园、垂直绿化、雨水花园、交通空间、种植园等不同低碳植物景观的空间营造方式,以期达到各种低碳效应。 |
计划: 完成查档、资料收集 2013年1月1日-1月20日 完成现场踏勘、调研、资料整理分析等现状调研工作2013年3月15日3月31日 完成初期方案并汇报2013年4月1日-4月20日 完成中期方案并汇报2013年4月21日-5月10日 方案修改完善2013年5月11日-5月31日 方案毕业汇报2013年6月初 |
4. 研究创新点
国内外文献为此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植物学、环境心理学、空间行为、地域差异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帮助
低碳居住区的景观规划的研究对居住区规划,低碳规划和景观布局的研究较关注,而居住区作为生活化的场所,人的需要、生活的和谐、心理上的舒适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居住区的低碳及景观规划研究,对人的生活需求进行关注,寻求对低碳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思路。规划设计出更适合居住、生活且更健康和谐的低碳友好型居住区,从植物景观布局、建筑布局、交通布局、建筑小品布局等方面入手,寻求更多新思路。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