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风貌保护规划开题报告
2021-08-08 03:20:10
全文总字数:1555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老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发祥地。所谓的老城南,是指中华门内东、西两片围绕内秦淮河,以夫子庙为核心的明清历史街区。南捕厅位于南京城南,面积为16.8万平方米,保留有从清朝到民国时期的大量建筑,其中包含着被誉为九十九间半的著名文保单位甘熙故居。
然而,自从2001年起,即使有《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的批复》中强调了对老城南的保护,老城南地区依旧被拆除。直到2009年春节,幸存的南捕厅地区终究遭受到新一轮拆除浪潮的破坏。仅剩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留存在该地区中,成为南京镶牙式改造的牺牲品。
在城市化浪潮日愈加剧的今天,对历史街区的风貌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为了在商业化氛围浓厚,政府规划更关注经济利益的现代背景下,真正保护南京市历史风貌街区的原有风貌,本文将以南捕厅为例,分析研究现有《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社会公布稿)》中以及相关规划实践后的南捕厅地区现状,分析规划的合理性及经验、教训;结合其他城市和地区成功的相关规划,针对现有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地块进行调查分析,从文物保护单位资源的开发着手,分析其利用的合理性,对其现状的利用进行改进;通过再设计,改善传统院落的生活现状,使其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条件,并寻找商业改造的其他方式和其他可行的开发道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 国外历史街区风貌保护规划研究:
西方先进国家在建筑遗产保护方面走过长久的历程,早在19世纪,欧洲的精英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了历史久远的建筑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产生了建筑遗产的概念。20世纪30年代后,一系列的国际文物保护宪章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建立推动了历史建筑和环境的保护运动。1933年,《雅典宪章》首次关注了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的保护问题,开始确定了初步的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1964年通过的《威尼斯宪章》指出,文物古迹不仅包括耽搁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强调对古迹以及其所在环境的共同保护。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之后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世界遗产基金,将保护工作扩大到世界范围之内的历史环境。1976年, 《内毕罗建议》进一步肯定了历史街区在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并提出更加具体可行的保护措施,强调保护街区的修复工作和街区振兴的结合,其思想对现代队历史街区保护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7年对《内毕罗建议》给予总结和升华的《华盛顿宪章》明确了保护历史城镇和城区的意义与方法,扩大了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对象,强调居民的广泛参与和规划政策的长期实施,成为了一部至今仍被广泛接受的国际法规。在2005年,《保护历史城市景观的维也纳备忘录》明确的提出了历史城市景观的保护问题。
2. 国外历史街区风貌保护规划实践: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研究内容:
(1)历史街区风貌保护规划的研究现状:对我国以及南京市的历史风貌规划的相关法律法规、现有历史街区风貌保护规划的实施现状以及国外历史街区风貌保护案例进行研究学习。
(2)历史街区风貌保护规划的规划现状:在相关单位的实习和对南捕厅地区的调研过程中,深入对现有规划方案的理解。调研南捕厅地区的建筑年代、建筑高度、建筑材料、居民居住状况、基础设施配套情况、老城南手工艺留存状况以及南捕厅地区居民生活特点等规划区域的现状及特征。
4. 研究创新点
新的历史街区风貌保护规划会将原住民与规划紧密结合,反映市民的需求,努力实现社会、民生、历史风貌保护的共赢局面。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