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道路交通规划开题报告
2021-08-08 03:20:09
全文总字数:155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市化、商业化带来的城市改造模式给城市的历史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在商业化氛围浓厚的时代背景中,更好的保护南京市历史街区传统风貌,规划模式的探索就尤为重要了。
南京市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者丰富的人文景观,尤以南京老城南地区的传统民居为主。《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的批复》中包含老城南保护的内容。目前南捕厅地区的开发保护主要以一系列已拆迁为主的模式,对使用性质进行重新的定位。交通方面主要是以原始街道格局为主。
历史街区的交通规划虽然并不是决定历史街区废存和功能变化的关键因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交通模式、街道肌理的保留和改善,在既定的保护开发模式中保持历史街区的原始风貌,在新的实用功能中满足交通需求,并且更好地激发街区新的生命力。这就是历史街区道路交通规划的意义所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我国最早开始关注历史文化保护是由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户任命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改革开放后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规划规范》中对于交通又历史城区道路系统要保持或延续原有道路格局。对富有特色的街巷,应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的阐述。再国内的历史街区保护中存在几种交通同的规划模式。
一种是以原由街道肌理为主,对道路进行拓宽。以福州市的三坊七巷为例,随着近代文明的发展,其狭小的同性空间、日益破落却是修缮的建筑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交通和生活需求。在这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福州市通过对所有因素的综合考虑,融合所有规划理念,艺术里交通脉络、整合基础设施资源为前提,从而达到保护好借去校内现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另一种是在限制过境机动车交通的基础上,以方便步行为目标的规划模式。《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中,北京市确定了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很强的系统性规划,对旧城格局提出整体保护的要求。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道路交通规划应以不破坏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沿街传统风貌、方便居民出行、改善市政条件为目标,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研究内容:
(1)历史街区道路交通规划的现状研究:深入了解我国以及南京市的交通规划的相关法律法规。
(2)历史街区交通规划的规划现状:在对南捕厅地区的调研过程中,对现有规划的文本和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抓住历史街区交通规划的关键性问题。
4. 研究创新点
历史街区的交通规划受到规划后街区使用性质的影响。在满足整体保护规划的基础上,难落实,出发点在于惠民,却总是为开发商和财政谋福利。新的历史街区道路交通规划将更加注重理想和现实的结合,在可行的基础上更好的服务街区功能,更好地激发街区活力。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