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IFLA2013设计竞赛开题报告
2021-08-08 03:20:01
全文总字数:152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人类正在经历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这些巨大的灾难会给人类的生活场所带来巨大改变,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如何利用景观的方式恢复并建设更好的人类家园成为景观设计师必须面临的挑战。垃圾填埋场在达到使用年限,封场处理之后成为了城市周围人为造成的大面积废弃地,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窘境。废弃的垃圾填埋场的生态功能和结构都已经严重退化,但是其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很大的恢复重建潜力。从初步的生态恢复到长期策略性的景观重建将有助于化废弃地为宝地。对南京即将封场的垃圾填埋场的景观重建规划设计将有助于我们探索解决大城市人地矛盾的新方法,并将景观设计扩展到社会、人文等更广阔的层面,培养起景观师的社会责任感。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的成功案例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隔层封装法重建垃圾填埋场景观:美国纽约的freshkillslandfill通过菲尔德设计事务所(fieldoperation)设计改建,通过建立在植物生长周期上的长期恢复策略实现了生态恢复,同时也为人文活动提供了场所;
②自然稀释法恢复垃圾填埋场生态:西班牙lavalldenjoanlandfilllandscape是在一处废弃的山谷中的垃圾填埋场基础上重建的,设计师利用填埋场特殊的地形营造出植物演替的优良场所,结合当地居民的长期维护逐渐再生出稳定的生态系统;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研究内容:
(1)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生态恢复及景观重建研究现状:对世界各国及我国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分析。
(2)以南京水阁垃圾填埋场为例提出长期、动态的生态恢复方案,研究适合用于生态恢复的植物种类。
4. 研究创新点
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生态学、景观设计、规划、政府管理等多学科的手段进行垃圾填埋场的景观重建,紧密结合南京具体实际,提出随时间推移而动态变化、政府、设计师与市民通力协作的长期性恢复策略。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