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技术风险应对现状分析开题报告
2021-08-08 03:16: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地下工程包括地铁工程、铁路和公路隧道等工程。由于位于地下,地质和水文条件复杂,建设中的技术方案和机械设备、以及周边环境(包括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地下工程具有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技术风险等特点。很容易产生安全事故,造成工程发生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环境影响、工期延误或耐久性降低等不利事件。为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承险体损失,应调查工程建设中潜在的风险类型、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及原因,井进行系统的筛选、分类。结合具体的地下工程施工条件和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地下工程的主要技术难点,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的应对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适当的防范措施。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铁路隧道在数量上、总长度上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自1949年10月至2005年末的半个世纪以来,共建成总延长4158km的6874座铁路隧道,连同此前修建的总延长156km的662座铁路隧道,中国铁路已建成的隧道多达7538座,总延长4313km。其中,长度大于5km的隧道有53座。2006年在建的隧道有1758座,总延长2164km,即将开工的高速铁路隧道有约146座,长度约184km,正在规划的客货共线铁路隧道长度约2100km,其中特长隧道约760km。这一组组数字,足以显示中国铁路隧道的光辉历程和美好前景。
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东南沿海及中西部地区,所通过的地形、地质情况异常复杂。特别是武广客运专线隧道通过的岩溶地区;郑西、石太客运专线部分隧道通过的黄土地区;有下穿高速公路和既有建筑物的隧道;有位于自然保护区的隧道;有穿越珠江狮子洋水域的水下隧道;有穿越浏阳河和长沙市区的浏阳河隧道;有下穿天津市的河海隧道;还有通过采空区的山岭隧道等。总之,建设环境和地质情况十分复杂。
当代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隧道大国,在以往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但是在工程质量和技术水平上,仍然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差距。我们要在未来的工程实践当中,不断探索、开拓创新、积极学习、吸取国外隧道建设的先进技术。不断推进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的技术发展;提高隧道的机械化施工水平,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隧道的防排水技术,以减少隧道病害;推进隧道的信息化施工并发展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加强现场动态设计与科学的施工管理;隧道防灾救援措施系统化;做好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内容:通过分析地下工程在建设期中遇到复杂的水文地质状况和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时造成的工程发生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环境影响、工期延误或耐久性降低等不利事件,调查建设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类型、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及原因并进行系统的筛选、分类、总结归纳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来降低承险体可能发生损失。
计划:2013.2.25~2013. 3.3 文献综述
2013.3.4~2013. 3.11 开题报告
4. 研究创新点
现阶段地下工程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国内外的相关文献都很多。
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分析的是当前发生的事故,总结的是当前技术水平下能采取的有效措施。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