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找开题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我国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理论与途径研究------环境群体事件的思考开题报告

 2021-08-08 03:12: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前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环境纠纷及群体性事件的多发期。

环境纠纷及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环境保护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必须优先解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学者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理论与途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学者们详细论述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二是学者们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环境法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国外对理论和途径的研究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在制度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如美国的公民诉讼、私人检查总长制度、德国日本的立法规定等。(详见综述)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首先,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的概念与内涵,比较研究国外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的形式与经验;其次,梳理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与问题,环境治理群体案例产生的原因,分析群体事件的利与弊;第三,论证我国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理论依据;第四,研究我国在环境管理中参与的现状、途径与问题;最后,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下,提出完善我国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的途径的对策。

计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旨在从环境群体事件这一现象入手,分析环境群体事件的内涵、背景及产生原因。

从南通、浙江、广东等地发生的一些典型群体性案例着手,分析群体性事件在环境管理中的利弊,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下,提出完善我国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的途径的对策。

环境保护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必须优先解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