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酯酶的固定化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3:09:4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植物酯酶源丰富,取材方便,制备简单,可利用植物酶中的植物酯酶的抑制技术测定果蔬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而酶液不易保存,适用范围有限,本文拟探讨影响固定化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吸附量、吸附pH、温度等,为植物酯酶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固定化酶或细胞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应用研究涉及工业、医药、食品、化工、能源开发等各个领域。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或细胞具有反应速率快、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因此,固定化酶或细胞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包埋法、共价键合法和交联法等。而国外报道用金属螯合作用力等方式固定胆碱酯酶,这些固定方式酶活力损失更小,并且稳定性也较好,对于抑制后酯酶活力恢复问题,国内外都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许学勤以大孔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固定化载体,采用离子结合法,对植物粗酶液进行固定化。在室温及酶液对载体比例为4ml:1g的条件下,对酶固定化的环境值、缓液浓度及固定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的固定化酶对10-7mol/l水平下敌敌畏的抑制仍然有明显的响应,这一效果明显优于游离酶的抑制响应。
王继军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共价交联法,把自己制备的植物酯酶固定在聚苯乙烯微孔反应板上,采用目视比色法进行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检测的灵敏度为0.01~0.1mg/kg,采用这种方法,灵敏度有较大提高。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对凹凸棒土进行不同改性,并以改性后的凹凸棒土为载体固定小麦酯酶。
2、选用凹凸棒土固定小麦酯酶,对固定化条件:温度、pH值、时间和加酶量进行优化。
2、比较游离酯酶和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最适温度、最适pH。
3、比较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
实验计划安排如下:
序号 | 时间分配 | 阶段任务 |
1 | 1周 | 准备实验所需原料及药品,配制实验所需试剂。 |
2 | 1周 | 提取植物酯酶,绘制α萘酚标准曲线,对凹凸棒土进行不同改性并交联,比较以改性后凹凸棒土为载体的固定化酶的活性。 |
3 | 1周 | 对交联条件进行优化,探讨交联剂浓度、交联时间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 |
4 | 3周 | 固定化条件的优化:对固定时间、游离酶的用量、缓冲液pH、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从而得出固定化酶的最优条件。 |
5 | 3周 | 对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酶学性质进行分析,得出固定化酶与游离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并对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进行探讨。 |
6 | 1周 | 对凹凸棒土进行电镜分析,整理前期工作,撰写文献综述。 |
7 | 1周 | 撰写论文,定稿,答辩前期工作准备,准备好所需材料,制作演示文档。 |
8 | 1周 | 答辩,所有电子文档交老师存档。 |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改变不同温度、时间、pH值和加酶量等条件,使得小麦酯酶的固定化效果得到不断优化。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