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pple Tree, the Singing the Gold—The Appreciation Analysis of Symbols in The Apple Tree开题报告
2021-08-08 03:07:05
全文总字数:125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苹果树》是20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高尔斯华绥自认为最好的小说之一。该小说主要讲述了青年大学生艾舍斯特邂逅淳朴善良的乡村姑娘梅根并冲动地爱上了她,在苹果树下定情后又将她抛弃的故事。本文从象征在动物、植物以及人物三个方面的意义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主人公情感发展的轨迹,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象征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1906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获得广泛好评,因而被公认为英国一流作家。1932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不起眼而鲜为人知的中篇小说《苹果树》也因此引起了读者的关注,该作品先被收入1918年出版的《五个故事》,后又被收在1925年版的短篇小说集《沙漠商队》里,高尔斯华绥在日记里自诩为我最好的故事之一。自20世纪中期国内翻译出版了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许多报刊杂志对《苹果树》也时有介绍。国内学者和专家运用不同的理论及观察角度,从作品主题、象征主义的运用、情境构建等方面对约翰高尔斯华绥及其作品《苹果树》进行解读和剖析。
20世纪末,学者们对约翰高尔斯华绥及其作品《苹果树》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可谓硕果累累。他们不仅在作品主题方面继续探究约翰高尔斯华绥及《苹果树》,还加大了对其文学创作的情境构建方面的论述,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对约翰高尔斯华绥在《苹果树》中象征主义运用的文章。范燕燕的《苹果树的动物象征意义与悲剧根源》通过分析贯穿故事主要情节的动物线索,巧妙地展示出男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达到了探究人性的创作目的。
进入21世纪,对约翰高尔斯华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从他作品主题来解读其作品《苹果树》。主要文章有:刘淑欣在《跨越时空的文化冲突与人性冲突重读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中,通过文化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情感与理智的冲突,抨击了《苹果树》中资产阶级审美趣味对人性的伤害。这一时期的文章数量多,质量也较高。学者们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剖析约翰高尔斯华绥的著作《苹果树》,体现了对这部中篇小说研究的多元化趋势。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高尔斯华绥运用象征手法在《苹果树》一文中成功地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心理情感变化的轨迹。本文通过从动物、植物以及人物三个方面所运用的象征进行讨论,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在《苹果树》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计划: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特色在于从象征手法的角度来分析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