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義理と人情の異同――中日贈答慣習から見る开题报告
2021-08-08 03:05:26
全文总字数:998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国和日本文化中的义理和人情的它们的主要特征以及差异。
而主要切入点就是中日两国赠答习惯和方式的异同。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部分:国外学者关注于日本人的内心世界或国民性格特征。代表作有美国人本尼迪克特著的《菊与刀》。在《菊与刀》中,本尼迪克特从恩的角度论述了日本人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恩惠但是又怕受恩于社会和他人,因为他们一旦受恩就意味着想尽办法要回报施恩之人。所以她称之为最难承受的回报。除此之外,本尼迪克特还发现,这种义理不仅体现在报恩方面,在复仇方面,日本人同样有着无论是哪一者,给予相应回报都是美德。的心理特征。而从日本人みのもんた的文章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日本人对于义理和人情方面真是细致周到,甚至无孔不入。他认为「義理が廃れば、この世は闇」,从打招呼的方式到人生活的方式,义理和人情都是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
国内部分:国内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日本人的国民性格表现,通过具体事例来表明日本人的行为习惯和礼仪与中国人所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搬家有给左邻右舍送见面礼的习惯,出差必须给同事带上几件特产等等,都是常常出现的例子。在考察日本义理和人情方面,先行研究者围绕着日本人送礼方式的历史变迁来看日本人送礼心理的变化,义理和人情的作用似乎有了新的变化。同时,在专门研究中国人情的著作中,人情和另外一个词密不可分,那就是面子。很多和人情相关的赠答似乎和挣面子也有一定的关系,不仅如此,在中国,面子和人情问题往往又与权力相挂钩,体现在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本研究主要从中日赠答习俗的差异入手来考察中日义理和人情观的异同。
はじめに
1、義理と人情の意味
4. 研究创新点
本论文研究了义理和人情在赠答文化中的体现及异同,分析了义理和人情在中日文化中的不同作用及现代出现的新的趋势。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