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系列专题地图制图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3:02:2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环境空气质量密切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导致工业、交通规模持续扩大,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氮(no)、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为主要污染物的空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空气污染问题已逐渐成为日益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研究目的
通过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与地理空间位置进行地理匹配,利用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中各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时间分布、相互关联等特性的可视化表达,并分析不同浓度污染物数据在不同时段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污染物之间的关联特性,以便更方便的获取污染物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等复杂信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专题地图制图技术的发展历史
近20年来,随着各部门学科的发展和地图作为区域性学科主要研究手段被广泛重视和应用后, 专题地图得到很大发展。许多国家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完成之后, 重点均转向各种专题地图的编制。国际地图学术会议和地图展览, 早就以专题制图为中心。我国亦无例外。在内容上它不仅反映传统的自然和经济要素, 而且趋向于针对性更强, 实用意义更大的新要素; 在技术方法上已由长期来全凭经验的手工操作阶段, 逐步走上引用新技术发展的道路; 在理论上由于学科互相渗透, 已开始出现一些带有根本性新论点。特别是空间技术的发展, 促使了新的学科开始成型(遥感制图)或萌芽(星体制图) 。二次世界大战后, 随着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自然环境等方面的需要, 引起世界各国普遍重视, 对专题地图需求不断增长,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卫星图像的应用, 更促进了专题制图的变革和发展。
2.专题地图制图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研究内容
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现状:分析现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手段,明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内容与指标;
2.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整合:采用数据库技术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空间数据库,实现数据的有效果管理;
4. 研究创新点
环境保护监测部门积累了大量的空气质量监测,通过制作空气质量专题地图,实现监测数据的可视化表达,有助于有效地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中各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时间分布、相互关联等特性的可视化表达,并分析不同污染物浓度数据在不同时段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污染物之间的关联特性,以便更方便的获取污染物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等复杂信息。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编制环境空气质量专题地图, 一定要注意时效性。
因为污染数据变化是很快的, 而地图的生产周期却往往很长, 因此一定要加速成图周期, 否则出版的地图就会成了明日的黄花。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