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风景区松墨天牛生活史开题报告
2021-08-08 03:02: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防控松墨天牛。掌握黄山风景区松墨天牛的生活史,是有效控制黄山风景区松墨天牛的科学基础。通过对黄山风景区松墨天牛发生规律的研究,为有效控制松墨天牛发生危害和松材病虫在该地区的传播蔓延提供理论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又名松褐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墨天牛属。分布于中国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西藏、陕西、河南、台湾;国外分布于越南、老挝、朝鲜、日本。松墨天牛是危害松林的重要害虫,其成虫补充营养,啃食嫩枝皮,造成寄主衰弱,幼虫大量钻蛀树势衰弱或新伐倒的树干,引起成片松树枯死。同时,成虫还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一旦传入,将会造成松林大面积死亡。因此,要阻止松材线虫病的扩散和蔓延,防治松墨天牛至关重要。对松墨天牛发生规律的研究,能够为有效控制松墨天牛发生危害和松材病虫的传播蔓延提供理论依据。
松墨天牛经历四个时期,即卵、幼虫、蛹、成虫。其中成虫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媒介。各地区因海拔和特殊地理环境的不同,成虫羽化时间稍有差异。如松墨天牛在浙江东海地区的羽化始期为5月上旬,盛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末期为7月上旬。在安徽,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出孔,盛期为6月中、下旬。室内羽化的盛期和末期比露天滞后20d,在室内室外成虫羽化率均为70%左右。在赣北成虫约在5月下旬出现,6月下旬至7月上旬最多。在低山区,直到10月初仍可见到少数成虫;而在海拔高的低山区,由于温度的影响,其成虫羽化初期要比丘陵区晚20d左右。据杨洪等(2010年)研究表明,松墨天牛在重庆1a发生1代,主要以3-4龄幼虫在受害马尾松木质部的蛀道内越冬,少数2-3龄幼虫也可在树皮下面越冬。次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并继续取食,于4月中旬越冬幼虫在虫道末端做成蛹室开始化蛹,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初成虫开始咬刻槽产卵,5月中旬幼虫开始出现,6月中旬和下旬是幼虫孵化盛期,11月初幼虫开始越冬。
在重庆地区,杨洪等(2010年)通过室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对重庆地区松褐天牛的食性、产卵寄主、产卵选择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喜欢在马尾松、雪松及湿地松上栖息、取食和产卵,对罗汉松、园柏和柳杉取食相对较少,对怪柳和水杉几乎不取食;室内观察显示,成虫产卵前期为(5.740.27)d,产卵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约1.5个月),而产卵始期和末期时间较短,雄虫寿命(65.1113.37)d,雌虫寿命(75.7815.41)d;成虫一生的产卵量(155.8967.22)粒。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2013.01.17―2013.03.08:查阅文献,做预备实验;
2、2013.03.09-2014.03.09:松墨天牛饲养研究;于黄山风景区实地 考察研究;采集数据
3、2014.03.09-2014.05.25:数据分析,撰写论文;
4. 研究创新点
对黄山风景区松墨天牛生活史进行深入研究,为有效控制松墨天牛发生危害和松材病虫在该地区的传播蔓延提供理论依据。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