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高生长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3:01:5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 )在我国有着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特有的用材树种,现有面积在1000万hm2(孙成志等,1993)。杉木分布范围广,分布于东经10130′~12153′,北纬1930′~3403′之间,遍及我国整个亚热带的南方17个省区(俞新妥,1997)。杉木干形通直圆满,纹理美观,木质轻而韧,板材不翘不裂,易加工,耐腐耐蛀,心材中含有精油,其化学成分可用作单体香料(谢瑞忠,1999),具有特殊香气,自古以来一直广泛用于建筑、家具、桥梁、造船及室内装修等,现代又开始用于造纸业,被认定为是造纸工业长纤维原料的潜在来源之一(阮梓材,2003)。杉木还将是精油提炼的主要原料,因而在人工造林中占有极重要地位(彭镇华,1992)。杉木幼龄生长迅速,在适宜生境下,10年生树高可达12m-16m,胸径15cm-20cm,其树高生长高峰期在5-10年生时出现,胸径生长高峰期在5-15年生时出现,材积生长在15-25年生时出现高峰期,25年生以后逐渐稳定成熟(俞新妥,1997; 吴中伦,1984)。正因为杉木分布广、材性好、生长快,所以杉木是我国重要商品树种,也是南方各省区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俞新妥,1997)。
本研究通过4个试验点26年生树高生长量调查数据进行杉木2代子代测定林遗传型分析,为优化育种与种子区划策略和现实遗传增益提供参考;通过把同一个性状在不同地点看作是遗传上不同的性状,从而实现了同一家系在不同地点生长差异性的度量。
具体目标为:(1)方差分量的估计;(2)单株狭义遗传力的估计;(3)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概况
基因型环境的交互作用(gei) 已为人们所熟知。haldane (1946) 将它划分为两种主要形式: ①某一指定的环境差异,在某些基因型上的效应大,而在另一些基因型上效应较小;②在不同环境下度量时,一系列基因型的好坏次序可能有所颠倒。研究和了解这种效应,具有很现实的意义。要得到具有最大适应性的品种,就应选择gei小的或者"缓冲性"良好的品种(家系);要得到某种特殊环境下表现良好的品种,则必须在gei 大时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研究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的度量值时,两种方法最常用:①在一系列的生境条件下使用重复的特性测定,即品种(家系)作空间(地点)或时间(年度)的重复测定,应用方差和方差分量组成的分析方法,了解品种地点、品种年度、品种地点年度的交互作用的大小;②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即以品种(家系)平均值对地区的平均值进行回归分析。凡回归系数b =1 的,都表现为品种平均的稳立住; b 1 ,则低于平均的稳定性,即gei较小; b 1 ,则高于平均的稳定性, gei较大。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材料来源及试验设计
采用第2代种子园最优家系半同胞子代,于1988-94营建的4片试验林。各地点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株小区,10个重复。设普通商品种子及初级种子园种子两个对照。
试验地概况
4. 研究创新点
1.使用空间分析、混合线性模型预测育种值,降低了空间异质性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从而增大了家系方差、降低了随机误差,提高了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2.通过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分析,找到各性状与地点互作的时间趋势及模式,为育种及种子区划策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