柽柳耐盐相关基因(Lea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开题报告
2021-08-08 03:01:5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柽柳属树种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华北滨海盐碱地区,因其独特的生物学构造,多数种具有抗旱、耐盐碱、耐水湿、耐贫瘠的特性,是优良的盐碱地造林树种和固沙先锋树种,在我国荒漠和盐碱地植被中占有重要地位。除具有显著的生态学意义外,柽柳还以其均匀的材质、丰富的营养与化学成分具有不容忽略的经济价值。
而盐胁迫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对盐生植物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对增强植物抗盐性,生态学研究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将利用454测序获得的转录组序列,克隆耐盐相关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和表达分析,对于植物抗盐机制遗传水平、转录水平、表达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的植物耐盐抗性的遗传改良做基础准备;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保也具有重大的经济前景、利用价值。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世界分布约90种,中国有18种2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各省区,其中塔里木盆地荒漠区内分布有13种1变种,是塔里木盆地荒漠、半荒漠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和建群种,在我国荒漠植被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外学者已对柽柳属植物的分类学、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细胞学、育林学、生物防治以及植物化学等方面作过相关研究。
当下对植物根系拒盐、离子区隔化和渗透调节能力等方面抗盐机制有了一定的理解,并且对柽柳根系拒盐,地上部积累和盐腺分泌盐多种机制有了深入研究。对盐生植物响应盐胁迫的转录因子、渗透平衡调节、离子平衡调节、氧化还原平衡调节、光合作用调节及代谢变化有了深入理解。以上为研究成果柽柳耐盐性表现的生理性状特征分析提供了参考。当下基因定位、基因测序、基因克隆、PCR技术等研究方法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当前国内外对于小麦、水稻、番茄、大豆等经济作物的耐盐相关基因及其表达分析都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对于一些耐盐植物如新疆花花柴、陆地棉、盐芥、盐地碱蓬等耐盐遗传学研究也有了深入了解。相应的耐盐基因及其作用机理的认知储备能为本次研究提供参考和对照,对耐盐相关基因的同源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利用柽柳转录组测序得到的数据,筛选出与耐盐性相关的基因,克隆其全长。针对克隆出的耐盐基因进行表达量测定,探究其表达模式。
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柳杉生物学特性与抗盐机理;
2.转录组数据分析,筛选耐盐相关的重要基因;
4. 研究创新点
柽柳作为耐盐性最高的树种之一,是研究耐盐机制的良好材料,对其耐盐相关基因及表达分析,从植物遗传改良角度极具研究价值,很符合我国大量盐碱地无法种植植物的现状,具有很大的农业生产前景和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