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城乡建设中新城规划理论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3:00:41
全文总字数:1114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彻底摆脱了长期起伏、徘徊不前的局面,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1978-1998年,城市数量从193个增长到668个,城市人口从1.7亿人上升至3.7亿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率从17.92%上升为30.4%。据2000年11月1日的五普结果,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6.09%。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1970-1980年,我国的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3%,大大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3.6%;但是从1980年至1995年,我国城市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4.2%,高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4%,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步入了城市化发展的快车道。但由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加之科学合理规划的滞后性,我国的大城市发展进入了瓶颈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不可否认,我国的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如城市基础设施供应不足带来的诸多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水电供应困难;大城市工厂集中,人口众多,对城市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污染严重;大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和流动,带来了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管理成本增加,政府管理困难等,这些问题给中国城市化工作提出了新的领域、新的课题。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条件。由于多种原因,一方面我国城市化水平还较低;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化发展表现出很多的非理性和无序性。因此如何合理规划发展新城为我国城市化面临的困境,发展新城开拓了我国城市化理性化和有序化发展的思路。新城作为城市规划的一种形式,目的在于重新安排大城市的人口,使大量居民迁移到大城市以外,在那里集中建设住宅、医院、工厂,以及文化、娱乐、购物等中心组成相对独立的新社区。新城的出现是与城市化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密不可分的,是解决城市问题的一种手段,因而新城作为20世纪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指的是一个综合规划的城市性社区,它从一开始建设就怀有如此的目的,即通过鼓励经济基础的发展与各方面市政服务和设施的提供而使自身变得尽可能的自我完备。新城具有未来城市发展的特点:(1)城市发展及其动力机制演变;长期以来,增长被等同于发展,城市发展也被片面地理解为城市经济的增长、规模的扩大及等级的变化等。这事实上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城区摊大饼式地蔓延,各地争相搞大而全、小而全,这种粗放型的城市增长方式,不仅降低了城市发展质量,而且耗费了大量的空间资源。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发展表现为各子系统协调基础上的共同进步。因此,对城市发展的科学理解应该是以城市主体人的合理需要为核心的,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环境等内容的进步与增长过程。它包括城市增长、城市结构变异、城市进步三个不同层次。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对国内外的新城发展做比较, 可以发现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1, 形成机制不同西方国家是为了解决城市病,由政府主导新城的开发。
在西方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居民是自主郊迁。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本文旨在通过对南京周边几个新城规划建设的经验教训的总结,论述我国现阶段新城在城乡建设中的作用及发挥的主要职能和存在的问题,并试着探讨今后新城发展的趋势。
文章主要结构为:
一,分析工业革命以来国内外新城建设的历史;
4. 研究创新点
1,通过实例来以及过往的经验教训再得出自己的结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充分采用第一手资料,亲身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实事求是;
3,在自己的论据上不断创新发展。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