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找开题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基于明暗变化的道路视距计算方法探讨开题报告

 2021-08-08 02:59:47  

全文总字数:1285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视距是保证行车安全的一项重要设计指标,是公路工程建设标准中强制性指标之一。公路沿线的每一车道应有足够的视距,使驾驶人能及时察觉潜在的危险,并做出正确反应,保证行车安全。因此,公路行车视距的计算与检查是公路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道路视距是道路交通安全领域重要的技术保障手段,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道路视距不足而导致的。为了改善由传统计算方法的不足引起的交通问题,增强道路交通安全,使人、车、路协调一致并能达到更好地行车安全,本课题将在考虑传统计算方法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基础上,针对光线明暗变化较为突出区域的道路视距计算方法进行优化设计,以指导并改进道路设计,减少由明暗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更全面地改善交通环境,强化道路交通安全,以期实现人、车、路和谐的目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视距是保证行车安全的一项重要设计指标,是公路工程建设标准中强制性指标之一。公路沿线的每一车道应有足够的视距,使驾驶人能及时察觉潜在的危险,并做出正确反应,保证行车安全。因此,公路行车视距的计算与检查是公路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1、公路行车视距检验的常规方法:(1)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最大横净距法是采用最大横净距的有关计算公式,计算某弯道内侧应清除的最大值。由于弯道上每个断面的清除值是不一样的,如果整个弯道均以此值来进行清除,势必造成工程上的浪费;(2)图解法(绘制视距包络图)图解法虽然方法直观且得到的通视区域正好可以满足各点的通视要求,工程量最省,但该方法涉及一系列手工作业,效率很低,特别是路线计算机辅助设计广泛应用的今天,这种基于人工作业的图解法已明显不能适应计算机设计的需要等,这些方法简便实用,但均为二维检查方法,不能综合计算空间三维视距。公路路线设计时,行车视距通常是由平面线形和纵面线形两个方面分别予以考虑,规范中也给出了各种线形组合下平曲线和竖曲线半径的最小值,用以保证公路路线的视距。目前常规视距检测的做法有以下2种:一种是在平曲线内侧绘制视距包络线,从平面和横向净距方面来保证视线的通视;另外一种就是严格要求竖曲线半径以满足视距的要求。

2、上述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路行车视距的问题,然而公路是由平、纵、横三方面组合而成的复杂的三维空间体,平、纵、横指标只是影响视距最直接的重要因素之一,只强调某单一因素的影响,常常会造成视距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因此有必要在三维空间中对所设计的公路路线行车视距进行检验。近年来,国内外不少研究人员对准确和便捷计算三维条件下的行车视距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主要有以下成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主要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明暗变化,包括照明条件的变化、交叉口转弯、隧道出入等对视距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视距变化产生的作用,找出传统视距计算方法的缺点与不足之处,针对光线明暗变化较为突出区域的道路视距计算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并推导出合理可行的基于明暗变化的视距计算方法。

计划工作进度:

2014年1月1日1月5日了解与熟悉视距计算,收集资料,熟悉相关设计规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传统的视距计算方法均是以道路条件作为主要依据,而忽略了交通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照明条件的变化对视距可能产生的影响。本课题将在考虑传统计算方法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前提下,研究并找出影响明暗变化的各种因素,在不影响现有设施的基础上,针对光线明暗变化较为突出区域的道路视距计算方法进行优化设计,以指导并改进道路设计,强化道路交通安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