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开题报告
2021-08-08 02:55:40
全文总字数:124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但人力资本存量却异常薄弱的农业大国,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不仅是提高农民收人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能力、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加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就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增加农户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是关键。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异;有利于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助于实现我国科技兴农、人才兴国的战略。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放在城市,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导致城乡人力资本差距不断扩大,并因此而弱化了农村经济的相对竞争力,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开放,一方面有利于吸引企业从事农业相关领域的经营活动,从而增加农村的人力资本积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农民自主性人力资本投资。短期内,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可能会导致工资差距的上升,但可以为劳动力提供获取技能的恰当激励,而且可以采取增进人力资本的投资、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来抵消一部分这样的差距。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对劳动的就业开拓能力和就业选择能力发生直接的影响,进而通过就业对其家庭经济收入产生间接作用,这样最终会激励农民自主性增进人力资本投资。按照舒尔茨的观点,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职业培训、医疗保健和迁移等方面的费用。在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表现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投入,这些投入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非农就业转移,包括影响选择非农就业的意愿、非农职业选择的能力和非农就业的稳定性。为此,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文献在近几年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念后,出现了更多关于人力资本和农村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献。此外,目前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大多是从各省各市等大的角度来写,只有少部分涉及具体的实例或者是特殊实例,不能从中发现普遍性的特征和系统的投资理论。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在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系统结合之路还要不断地实践和丰富发展。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研究方法选择 (1)文献检索法。主要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信息检索网站数据库中,查询分析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文献资料,尤其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内涵、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劳动里转移具有的意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等相关资料。 (2)实例分析法。通过对江苏省溱潼镇旅游风景区及周边农村的实地考察,获取在溱潼镇溱湖风景区建立建成期间,随着资本的流入,对周围农村劳动力转型、转移所带来的影响。从中发现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共同规律。 2、研究内容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调查出发,系统地结合溱湖风景区周围农村近几年劳动力转移的详细数据,以分析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人力资本是如何发挥作用,、探寻人力资本产生影响的过程,全面详细的得出一个普遍规律。3、研究进度2013年12月2013年12月课题申报,选题2014年1月2014年1月资料搜集,完成开题2014年2月2014年2月构建理论框架2014年3月-2014年3月实地考察,获取溱湖风景区周围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资料2014年3月中旬数据分析2014年3月下旬2014年4月中旬完成初稿2014年4月下旬2014年5月中旬论文修改稿完成,形成正式提交的论文2014年5月底进行论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对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重在分析国内外同类文献所研究的不同方面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发挥作用产生影响的过程,并结合江苏省泰州市溱湖风景区与周围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实例来进一步研究,从而发现人力资本投资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