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找开题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农民工劳动合同关系有关问题的法经济学分析开题报告

 2021-08-08 02:54:43  

全文总字数:677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劳资关系受行政调控,改革后劳动力成为市场要素,我国劳资关系调整从行政化向契约化、法制化发展。

但由于计划经济旧的劳动关系管理的观念未完全转变,新的市场关系机制尚未建立,强资本、弱劳动成为我国劳资关系基本现状。

而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者进入城市,以致农民工的劳资关系成为我国劳资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对我国农民工的劳资冲突进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且必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研究部分:首先,从多个方面探讨劳资关系的特征。第二,从不同视角分析农民工的劳资关系冲突的成因。第三,对劳动权的法律性质进行界定。最后,从立法、案例等角度对农民工劳动权保护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国外研究部分:笔者主要针对西方学者在不同历史阶段关于劳资关系基本理论的学说进行归纳总结。(详见综述)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首先,总结梳理劳动关系的相关理论;其次,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劳资关系的变迁以及对成因进行梳理;第三,界定农民工 的含义,劳动权的法律性质,总结我国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缺失的种种现象;第四,分析归纳我国宪法赋予劳动者的劳动权具体应包含哪些权利。并通过分析劳动者实际拥有的劳动权及其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将劳动者享有的应然权利和实然权利进行对照比较。以法经济学分析方法为视角,借助经济学上的供需曲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原理建立劳资双方权利配置理论模型,对我国劳资关系进行宏观定性分析和微观定量分析。第五,案例分析,运用权利配置可能性模型,针对案例中对劳动权这一组权能下的某一具体权利进行法经济学分析。最后,根据上述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解决对策。(详见综述)

研究计划:资料收集:收集分析资料,形成资料综述;2013.12.2-12.31。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开题报告,撰写论文大纲与主要研究内容并讨论通过,通过开题;2014.1.1-2014.1.10。论文撰写:研究问题论文撰写,带着问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进一步收集分析资料,完成论文初稿;2014.1.11-4.30。论文完稿:讨论论文初稿并修改后定稿,打印;4.30-5.30。论文答辩:讨论论文初稿并修改后定稿,打印;提交答辩并准备 6.1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将以法经济学分析方法为视角,运用经济学上的供需曲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原理,对我国劳资关系进行宏观定性分析和微观定量分析。

以高新技术人才以及高知识分子、城市普通职工和农民工这三类劳动者为分析对象,通过图形分析劳动者之间所拥有的应然权利和实然权利的差别,并着重说明农民工在劳资关系博弈中的有关问题。

再通过案例,结合权利配置可能性模型,对农民工劳动权这一组权能下的某一具体权利进行法经济学分析,以完善前述关于劳动权配置模型的理论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