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播环境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转型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2:53:08
全文总字数:106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各种社交媒体、微博等新媒体面前,传统媒体正在寻求融合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对提高网民素质、提升社会舆论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在发挥强大正功能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如何认识传媒,正确而有效地利用传媒就成为现代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①关于国内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王玉明从多角度出发分析,首先处于他认为目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处于自发状态,其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多侧重于技术层面,另外部分学生对于媒介的道德规范的认识比较模糊。
②关于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状况:kubey robert在1999年的一篇文献中提到,美国至少有48个州的课程设置框架中包含了一种或多种媒介素养教育的要素。
并且,美国在中学阶段就开设了与之相关的课程,供学生选修。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一、传统传播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状况;
二、网络时代的新型传播格局、与传统传播环境的对比;
4. 研究创新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渗透进了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对手机移动网络以及社交网站的泛滥使用,来探讨媒介素养教育需要作出的小众化、个性化的调整。
另外,文章中结合批判学观点,对于新传播环境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对的思想、文化层面的问题。
其次,本文不仅会探讨大学生的媒介接触的喜欢以及大学生对于媒介的判断与理解,还会探讨大学生参与媒介互动的能力,最后力求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大学生最多接触到的媒介来实现。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