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找开题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浅谈《鸿雁》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特点开题报告

 2022-09-11 21:00: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蒙古族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其族人大多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内蒙古自治区内,他们世代居住广袤草原,过着游牧生活,创造了蒙族音乐。蒙古族的音乐文化与游牧生活息息相关,大多以讴歌草原、骏马、牛羊和赞美亲情、思念家乡等为主题。蒙古族民歌体裁根据音乐特点可分长调和短调两种,演唱形式多姿多彩,题材多种多样。歌曲《鸿雁》是蒙族长调民歌代表作之一,曲调由张宏光编曲,吕燕卫填词,曾作为影视作品的插曲,经呼斯楞演唱后,迅速在全国范围流传开来。该作品旋律营造出的意境与演唱的内容都深深感染着每位听者,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蒙族歌曲的独特文化魅力。

目的及意义:中华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民间音乐种类包罗万象。蒙族音乐作为草原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鸿雁》作为研究对象,尝试运用音乐学的理论和方法,展开作品音乐、唱词、唱法、表情、处理的分析论证,以对我们的演唱和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也为普及推广民族音乐作品,深入了解地域音乐文化特点,传承与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精神,一尽绵薄之力。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研究蒙族长调民歌具有的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详细分析长调民歌的唱法技艺及风格形式,分析《鸿雁》的音乐风格、艺术特色和民族个性,探究作品的精神文化风貌,分析演唱方法及处理手法,为在毕业演唱会上唱好这首作品,提供必要的理论、实践研究支撑。该研究还拟对与蒙族民歌关联的音乐艺术文化现象展开讨论,以帮助自己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和理解蒙族声歌演唱的文化艺术内涵。

预期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着意深入的了解草原音乐文化,了解蒙族长调的民歌特征,明确自己将来舞台演唱或教学中需要掌握的演唱方式及唱法技巧,同时结合该作品的体裁、体裁、形式、内容、音乐、唱法等线索,针对性地展开作品分析与唱法解析。力求抓住选题要点,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联系演唱实践心得,有的放矢地展开研究。论文撰写做到论点明晰,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结论准确。注意文章结构严谨、规范,所有研究工作均须符合学校相关规定。研究材料的筛选、分类、应用须合乎逻辑,充分运用创新思维,力求避免主观臆断,做到说理透彻,论证有据和自圆其说。努力使本研究助力今后的课题研究,切实提高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水平。

最终的成果形式为正文不少于5000字的论文。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为确保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应注意检索、查阅与作品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特征,注意分析、对比不同声部和演唱形式的该作演唱声讯资料,重点对作品《鸿雁》进行详细分析和解剖,注意依据自己的演唱经验、体验,对如何演唱本作品总结实践心得体会。在分析作品创作手法和艺术特征时,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地表述个人独到见解,根据参考资料及专业所学阐述个人观点,构思艺术表现处理。

前期:选定课题,收集有关文献资料,明晰写论文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路径。全方位对该选题进行熟悉、分析、解构。

中期:结合与本命题相关的学术理论与自己所学知识及舞台实践所得个人体会展开专题分析和论证,按照预定计划完成初稿,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加以修改、完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张巧红.蒙古族民歌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赵万梅.试论蒙古族民歌《鸿雁》的人文内涵[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09):73-7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1周 3月5日——3月11日接受指导老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按照教师讲解的要求,充分阅读收集掌握文献资料,制定进度计划和实施方案。

2、第2-3周 3月12日——3月25日撰写开题报告。

3、第4周 3月26日——4月1日搜集文献资料及开展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