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suite No.1的情感特色与演奏初探开题报告
2022-09-11 20:59:5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巴赫的创作结合了前人的风格特点,将形式和传统概括汇集在一起,使其创作的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巴赫的作品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他把复调音乐变成主调音乐,大大丰富了音乐表现力,他还确定了键盘乐器的十二平均律原则,总之巴赫对于我们而言,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成就可谓是整个巴洛克音乐的顶端,也对我们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的:研究这一伟人作品的整体风格,演奏技巧,深入了解这位音乐家。
意义:通过对于巴赫这一伟人的剖析,对欧洲音乐更了解,也能更透彻地认识巴赫音乐的本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整理设计巴洛克时期,巴赫,再到作品相关的资料
2.具体还作品的整体风格特色,技巧,历史贡献
3.微观分析,切入正题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查询大量信息参考,总结
2.结合自己的理解总结这些内容
3.用更能理解的语音写出几个大概括
4. 参考文献
[1]徐晓燕.论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对大提琴发展的贡献(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2]陈光曦.探析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j)中国人民大学,2016
[3]陈鼎臣.关于巴赫的六首大提琴组曲,音乐艺术,198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指导老师申报课题,同时制定学生(截止至2022年11月30日)
2.专业负责人审核课题(2022年12月1日-12月29日)
3.教学院长审核发布选题即发布双选结果(2022年1月5日-2022年1月23日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