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筝曲《春到湘江》的演奏技巧及情感处理开题报告
2022-09-11 20:59:4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形成流传于秦地(主要是陕西、甘肃一带),盛行于隋唐。随着历史的变迁,流传到全国及亚洲地区。《春到湘江》是由王中山先生改编而成的古筝曲,被收录在各种古筝考级教材和竹笛曲集当中。乐曲旋律优美,湖南音乐风格浓郁,具有很浓厚的湖南花鼓音乐特征,乐曲曲调优美抒情,充满活力,描绘了湘江奔流不息,渔米之乡一派欢腾的景象。王中山,蒙古族,河南南阳人,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大师,现执教于中国音乐学院,兼任中国民乐青年演奏艺术团副团长;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大家都知道王中山先生自幼学筝,他的演奏技法娴熟、飘逸洒脱,音色柔美且亮丽,他用快速指序技法还创作了很多高难度筝曲。他善于创作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情绪的作品,也研究了很多不同种类的器乐作品,开发了很多创新的技法,把高难度演奏技巧与音乐的情感互相结合,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令古筝的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做到了“我在弹古筝,而不是古筝在弹我”。王中山先生改编的这首《春到湘江》是一首很受大家欢迎的一首古筝曲,他在改编时,运用了古筝特有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使作品在技巧、音乐表现以及情感表现中又的到了升华,使大家耳目一新。音乐是相通的,所以我们在演奏《春到湘江》这首古筝曲时可能会遇到很多曲折,当它作为笛子曲的时候就是一首具有高难度的作品,被王中山先生改编成古筝曲后充分发挥了古筝双手弹奏的技能,更加要求演奏者必须基本功扎实,还要具备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和控制力。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的内容:此曲为无再现单三部曲式,全曲由引子、如歌的行板、欢腾地快板、自由地尾声四部分构成,各乐段的演奏技巧大不相同.乐曲的引子部分为散板,柔美中又富有激情,展示出湘江波光粼粼、起伏荡漾之感。如歌的行板,旋律具有起伏性,像是在吟唱一样。欢腾的快板前段是以湖南花鼓戏特有的音调和节奏突出欢乐的气氛,轻松活泼具有跳跃感,具有浓厚的湖南花鼓戏韵味,有层次的把情绪推向高潮。本文尝试从演奏指法技巧进行分析,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撰写:1、创作背景。2、摇指。3、刮奏。4、轮指。5、快速指序。
预期目标:本文结合古筝的各种演奏指法技巧的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古筝曲《春到湘江》进行分析,更深刻的感受王中山先生改编的作品《春到湘江》中演奏指法技巧的独特魅力以及湘江两岸美丽的春色、奔流不息,渔米之乡一派欢腾的景象,湖南人民热爱家乡的炙热情感。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研究步骤: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4.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家协会考级委员会,全国古筝演奏考级作品集(第十级)[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
[2]杨小丹编著《古筝近现代乐曲发展理论与演奏技巧》,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5
[3]李昆丽编著《中国民族器乐鉴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1周 3月5日——3月11日 接受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
2、第2-3周 3月12日——3月25日 根据任务书内容撰写开题报告。
3、第4周 3月26日——4月1日 搜集文献资料及开展预研究。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