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时期佛教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以庆阳地区为例开题报告
2022-09-11 20:59:2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自汉代张骞通西域以来,横贯甘肃的“丝绸之路”成为中原联系西域和欧、亚、非的重要通道,印度佛教也在这之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当印度佛教文化艺术与当时一统天下的儒、道走向融合,走向交互传播渗透时,佛教于无形中影响人民的生活,而且在丝绸之路上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
目前关于佛教在丝绸之路上作用的研究主要涉及在以下几个方面:(1)着重强调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研究多关注于敦煌莫高窟,而对于其他地区佛教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研究较少。如李树泽《丝绸之路上的佛光塔影》一书主要以敦煌作为一条线索而论述佛教从开始传入中国到逐渐兴盛继而转向衰落的一个过程。(2)关于庆阳地区的佛教研究只局限于一个层面,如赵世金《庆阳地区佛教古塔考述》一文主要探讨庆阳地区的佛教古塔,对于石窟、寺庙的关注较少。而在马化龙《丝绸之路东段的几处佛教石窟》一文中却把笔墨多用于论述庆阳地区的佛教石窟。正如马晓东在《甘肃佛塔巡礼》中的一句话“佛塔、寺庙、石窟共同构成了佛教艺术的三朵奇花”,我们叙述佛教的作用时应兼叙三者,而不能以一示三。(3)荣新江《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一书中收录14位学者的论文,但只有一篇是论述武则天时期佛教情况的。在王征《论宗教因素在“一带一路”构建中的重要影响》一文中,作者说“丝绸之路上的诸多宗教故事,表明在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宗教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人开始关注宗教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在以下几点:
(1)唐时期庆阳地区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法:根据论文题目带着一定的研究目的,通过调查相关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对于该研究的有关研究现状也有大概的认识,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大致框架。
(2)实证研究法: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始终贯彻用事实说话这一思想,通过搜集更多的文献资料来支撑整个论文。
4. 参考文献
一、史料
1、【环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环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
2、(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2月 确定论文选题,接受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下达的任务书,并按任务书要求完成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工作。
2.2022年2月至3月 完成开题报告。
3.2022年3月至4月 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